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_犯罪的停止形态有哪些?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5 10:15:55 人阅读
导读: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指在故意犯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几种犯罪形态。可以划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两种。前者就是犯罪既遂,后...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指在故意犯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几种犯罪形态。

可以划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两种。前者就是犯罪既遂,后者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出现未完成形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已经停止。故意犯罪的形态说明还在继续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各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的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 从一般概念比较明显不同。形态是阶段 可以产生下个形态。停止形态是结果不会产生下一个形态了。

犯罪的停止形态。

我国刑法的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四种形态。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关键。

例如,在一个傍晚,甲跟踪并且要强奸乙。准备在前方10米的地方动手,可是刚走到5米的地方,甲突然肚子疼的厉害,于是只好放弃了。此时甲因为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所以是犯罪预备。

如果甲跟踪到了10米的地方后。掏出来水果刀,对乙实施暴力强奸。这时突然发现乙是男性。于是,甲扫兴而归。此时甲就属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强奸犯罪未遂。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犯罪预备只存在于预备的阶段,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犯罪实行阶段。

而犯罪中止则可以存在于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存在于犯罪实行阶段。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如上案例,甲不是因为肚子疼,而是因为心里紧张害怕的原因扔掉了水果刀。打消了强奸乙的念头。

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如果甲跟踪乙到了10米处,掏出水果刀,对乙实施强奸行为,乙泪流满面、苦苦哀求。于是,甲翻然悔悟,扔掉水果刀就离开了。

由此可见,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犯罪中止主观上是能犯而不欲,而犯罪未遂则是主观上欲犯而不能。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预备、未遂、中止、既遂,他们之间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关系,而不可能发生相互转化,一但达到犯罪某一种形态如中止。就不可能再转化为其他形态如未遂等。




故意犯罪的停止停止形态分为四种: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其中:1、犯罪预备是指是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2、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3、犯罪中止是指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而未完成犯罪4、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对其概念在学理和判解上一般有三种观点,一是结果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并且造成了法定的犯罪结果时所呈现的停止形态。二是目的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并且达到了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时所呈现的停止形态。三是构成要件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呈现的停止形态。

  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是犯罪未完成形态,即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中途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未完成犯罪;

二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根据犯罪停止的原因或停止时与犯罪完成的距离等的不同,犯罪未完成形态可再分为犯罪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