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构成合同诈骗吗_民间借贷构成经济诈骗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0 17:09:38 人阅读
导读:第十三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

第十三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感谢邀请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能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清楚,简单用通俗语言给您介绍一下:

1、你提出的不履行合同,合同必须是有效合同,双方在平等地位下自愿签订的,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方利益。这类合同属于民事案件,一方不履行,就要请法院判决,一方不履行判决,就要请法院利用国家权力,逼他履行。国家对于这类案件是不告不理的。

2、合同诈骗,是有人虚构合同,拿没有的合同或者不能履行的合同骗钱,这类属于刑事案件,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要报警,剩下就有国家管了,公安调查取证,检察院提起公司、法院判刑,当然骗你的钱属于民事部分,法院也会一并判决。

3、两者区别在哪里呢?民事案件类型,不履行坑的是你一个人,而且签订合同时你情我愿的,而刑事案件类型,可能坑所有人,签合同时候不清楚请示情况,所有国家来打击。

两者比较容易区分,只能查明并提供相关证据,证明签合同时候是不是存在欺骗(不存在或者根本不能履行)。当然,很多时候你觉得是诈骗,但是提供不了证据,警方是不会随意立案的。只能告诉你是民事纠纷,自己去法院起诉。

想了解法律知识请关注我,遇到的问题直接私信,会给您一些分析和合理建议~

民间借贷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不属民间借贷范畴。

民间借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资金融通活动,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从事资金借贷活动,只有不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中关于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违法违规放贷的情形,民间借贷合同就有效。可见民间借贷只要不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国家是承认合法有效的。

但是民间借贷又是个高风险行业。根据法律规定,出借人的资金应该是自有资金,而且不能长期以借贷为业。如果出借人的资金是依靠吸收社会公众资金然后再借贷给他人的,就可能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是采取种种手段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资金然后再高利转贷给他人的,则可能触犯高利转贷罪;如果出借人以非法占有他人钱财为目的,非法吸收他人资金的,或者吸收他人资金后出借部分给借款人,部分用于自己挥霍使用的,则可能触犯了集资诈骗罪。

从提问者给的情况看,老板放贷的资金并不是自有资金或者不完全是自有资金,而是吸收的公众存款,如果人数众多,达到规定数额,则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量刑标准,个人吸收存款额不满20万元或变相吸收存款不满30户,但给存款人造成10万元损失/单位吸收存款额不满100万元或吸收公众存款不足150户,但给存款人造成50万元损失的,就构成犯罪了。老板吸收他人存款后跑路了,性质应该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还要严重,有可能构成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的集资诈骗罪。

至于提问人被受害人(存款人)举报到公安部门,这很正常,毕竟受害人是在提问人手中办的业务,在别人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首先要求公安部门控制住提问人,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做法。只要提问人配合公安机关调查,说清楚在公司从事的具体工作以及在工作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以及所知晓的公司放贷业务情况,公安机关是不会冤枉好人的。再说,公安机关按照办案惯例也会询问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一些情况。如果经公安部门调查,老板在从事放贷业务中,提问人明知老板从事的是非法放贷业务,还与老板一起从事非法活动,帮助老板转移资金或者从中获取好处,那就构成了共犯了,提问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无力还款,可以走破产程序,和诈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如果企业老板存在诈骗的行为,则另当别论。如果破产清算中,发现投资人存在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情形,除了要求投资人补回出资外,投资人还可能构成犯罪。这和诈骗也不一样。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