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也的知怎么读_你怎么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2 04:41:45 人阅读
导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里的都是读第一声,是知也得知读第四声,因为它是个通假字,通“智”。孔夫子有许多真知灼见是流传千古的。在学习态度丶方式和钻研上,独树一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里的都是读第一声,是知也得知读第四声,因为它是个通假字,通“智”。

孔夫子有许多真知灼见是流传千古的。在学习态度丶方式和钻研上,独树一帜,给人启迪。

在对待学术和解决问题上,知道多少就讲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就讲不知道,这就是正确的知无不言丶言无不尽。不能不懂装懂,张冠李戴。这是真正的有知识啊!

孔夫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曾经有一个地方问题不清楚,就向一个毛头小子小师虚心请教。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老少,不懂就要请教。不耻下问,精益求精。

西汉初年,皇帝问丞相陈平:全国有多少户藉?陈平回答:这是民政部的事,应该问民政部?

陈平就是依据孔夫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捣桨糊:这个北方大约80万,南方嘛比它多~多不了…一番太极拳,把皇帝罩在云里雾里,遗害无穷。

下级向上级汇报,一定要如实丶准确丶客观,不能修饰丶浮夸丶报喜不报忧。这样,才能让上级领导全面丶具体丶深入地了解,才能做出更精密地大布局丶大宏图。

谢谢邀请;唯有上知与下愚不移,孔子说只有上等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人的天性相近,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使人产生差异,除了上知和下愚两种人,大多数人是可以改变的,不管是持善和恶的观点都可以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变好,一种是变坏,没有例外。从道德层面是相好的方面转变,既改过迁善。也可解释为上知,一件坏事都做不好的大好人,下愚,一件一件好事都做不得的大坏蛋。这是从道德的上说的,除了这两种人好多人是可以移,应该移认识到应该变好,需要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如何迈进,要进德修身,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省来完成,在他人帮助下发现自己不足更实际,在道德上改过向善,学无止境,所以我们这些滚滚红尘中的中人都是可以改变的,人人都可以做善人,而不是做一个为恶的坏人。祝学习进步。




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教诲“子路”的话。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是孔子对待学习时,应该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我们每个人不仅在学习上,都应该是以实事求是,科学求知的态度。在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谦虚诚退,知道就是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我们在工作上,在領导面前,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因为天下的知识何其丰富,没有人是百事通。不懂不为耻,装懂才是真正的可笑。才会被领导看不起,才会得不到信任和重用。

这话不是咱们讲大道理,是实践已证明了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假想。否则,给国家和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声誉和损失。下面举例;

我是汽车修理工,有一辆汽车进修,故障是机油滤清器垫子漏油,因我工作忙,离不开,这个车主着急,我让小徒弟去给他修,我问他你会修吗?他说我会,不就四个镙丝,拧下来换个垫子吗?我说是的!结果是他没把垫子的油道孔挖好,造成滤清器压力过高,又把垫子冲坏了,幸亏司机有经验发现的早,及时熄火,没有酿成抱瓦事故,倘若酿成抱瓦事故,不仅要赔人家发动机,还要赔误工损失。想想就后怕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文化意义?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结束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论语》中教学的名句,也是做领导的人,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更是孔子“因才施教”的案例。是我们每个人,永远不要忘记的教诲。并将其传承给后人。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