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相关案例_老百姓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有罪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09:10:16 人阅读
导读:朋友们好!这个问题非常明确的讲:1,会受到银行的监控,甚至会询问!2,有没有危险很难说,但有危险的可能性大!首先来了解一些,有关于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管...

朋友们好!这个问题非常明确的讲:1,会受到银行的监控,甚至会询问!2,有没有危险很难说,但有危险的可能性大!

首先来了解一些,有关于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管理规定:

1,为了防止账户洗钱,相关部门规定了对于频繁,或者大额现金存款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所有商业银行,要向人民银行做做出报告!

2,银行需要向反洗钱监测中心,报告的主交易:

A,单笔或者当天累计,20万元以上人民币或等值1万美元的现金缴存,支取,现钞兑换汇款票据解付等!

B,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单笔或当日累计200万元以上!

C,交易的一方为自然人单笔或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D,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以及自然人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账户,法人账户,单笔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等值外币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来看一下个人,巨额存银行,来源不明的风险!

1,个人存款20万以上,或者个人与法人,个体工商户之间的账户划转资金超过50万元,会受到监控!

2,在以上的情况下,银行会启动监控,,甚至会打电话询问存款来源,并以报告的形式向反洗钱中心回报!

综上所述:个人巨额存款,超过20万元会受到监控,同时巨额存款,往往需要转账,即使是个人与相关单位和个体户之间的划转超过50万元,单位与单位之间超过200万元都会自动触发监控!

所谓的监控,既向反洗钱中心作出报告!银行甚至会打电话询问该笔资金的来源,文中所提的来源不明,很可能引发巨大的风险!而这种监控是自动触发的,很难规避!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合情合理的,向相关单位说明资金来源,并且有据可查…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确实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按照无罪推定原则,在发现国家工作人员有巨额财产无法说明来源的情况下,理应由司法机关举证确定来源非法,方可根据财产的来源定罪处刑,本人拒绝说明或无法说明合法来源,不能作为定罪处刑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罪名是与无罪推定的原则相悖的。

既然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为何要设置这个罪名呢?这个罪名的设置,实属出于反腐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国家工作人员本身负有清廉之义务,贪污贿赂犯罪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然而,贪污贿赂犯罪尤其是贿赂犯罪,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取证不易,该罪名的设置,等于一定程度上对举证责任进行了倒置,避免让贪官逍遥法外。

正因为与无罪推定的原则相悖,因此该罪名在适用上规定了严格的条件。首先是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等,非国家工作人员不会构成本罪。其次要有远远超出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而且无法说明或拒绝说明其合法来源,方能构成本罪。

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不会单独构成本罪,往往同时犯有其他罪名,比如贪污罪、受贿罪等等。因此,虽然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但是定本罪的都不冤。

这就要看巨额资产的来源了。

1 如果财产来自儿女,当然不会有罪了。2 如果财产的来自于与某件犯罪案件有关的主要人物,而且有明确的相关证据。今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后,就会判其有罪。3如果财产来自正当途径,如买彩票中奖获得巨额资产,这种行为没有罪。第三百九十五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存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申报。数额较大、隐瞒不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财产的来源有很多种,需要根据其来源来判断其是否有罪,而不应该根据金额的大小来判断。虽然值得怀疑,但是不构成犯罪。不过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刑事立案调查,老百姓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只能构成公安机关的侦查线索而已。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 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第九十三条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