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事假工资怎么算_事假工资如何计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5 09:18:39 人阅读
导读:没有规定,属于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可以协商,事假没有工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请事假单位可以扣除该日工资。至于单位扣工资是否合理,提供如下计算方法供参考:一、日工...

没有规定,属于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可以协商,事假没有工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请事假单位可以扣除该日工资。至于单位扣工资是否合理,提供如下计算方法供参考:一、日工资数:日工资计算方式为:基本工资/21.75,可以算你每天的实际工资数。基本工资是你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不是当月拿到的实际工资。月计薪天数为21.75,而不是21.16。二、应得工资数:基本工资减加上你的加班费、津贴、补助就是你的实际应得工资。三、实得工资数:应得工资扣除请事假天数的工资、社会保险数额、个人所得税(如果有的话),剩余的就是你是的工资数。

↑↱点击“俗闻俗事”头像,点击➜问律师,立刻解答你的法律问题!“记得关注哦,不然以后找不到”

所谓事假,即员工因为自己的事向单位请的休假。由于事假并非公事,而且也不是国家规定的带福利性质的假期,所以事假通常是无薪的。

  对于员工请事假怎么扣减工资,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约定,但它有个前提条件:不能逾越法律的强制性和原则性规定。实践中,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工资。但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pide;月计薪天数(21.75天)。因此,扣除事假工资的最高限是劳动者的月工资&pide;21.75×事假天数。按照上述规定,肖某可以与单位进行协商,如果自身的合法权益仍然得不到保护,则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获得帮助。

  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一般公司事假工资计算:

  (一)按照事假当月计薪日计算日工资。即将当月工资除以当月计薪日,得出日工资金额。这样做的缺点是,每月的计薪日不一致,当工作日少的月份请事假扣除的工资会比工作日多的月份多,而在工作日多的月份请事假就相对划算;

  (二)按照全年月平均计薪日计算日工资。全年一共52周,有104天休息不计薪,拿365天减去休息的天数,得出261个计薪日,分到12个月,就是21.75天(注意,全年有11个国定假日不工作,却计薪。因此月平均工作日是20.83天)。这样做的缺点是,当员工在7、8月这样工作日较多的月份请很多事假,你会发现他的工资是不够扣的,而在2、10月这样国定假较多的月份请全月事假,即使排除国定假薪水,他不用上班也会有工资。

  事假工资如何计算

  请事假是常有的事,但请事假的时候总让劳动者担心的事就是事假工资如何计算。中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事假工资的计算方法,下面将为大家做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劳动者连续病假在6个月以内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

  1、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2、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

  3、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4、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二、劳动者连续病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其中

  1、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

  2、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

  3、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本人工资按职工在正常情况下实得工资的70%计算。

  职工的病假工资低于所在企业月平均工资40%的,应补足到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若企业月平均工资的40%低于本市在职职工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则应补足到这一水平。职工的病假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可按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发。

  职工在制度工作日内请事假,其日工资的计算:在正常情况下的本人月实得工资的70%,除以每月制度工作天数。其工资部分的扣除,按其请事假的天数乘以其日工资计算。其奖金部分的扣除,按所在单位奖金计发办法的规定执行。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点击“自定义菜单”

随时随地咨询法律问题

百度来的:不合理,公司的做法违反我国的劳动合同法。

1、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克扣员工工资。

2、员工请事假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请假期间的工资,但不得扣发其他工作时间的工资。

3、员工请病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计算工资。

4、用人单位克扣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举报,请求依法处理。但有很多公司或厂都有扣三天的这种规定,直接去举报

在劳动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基数计算,但约定的基数不能低于对应的职位的工资标准。在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有工会的或者职工代表的,可以在集体劳动合同中约定病假的工资计算基数,如没有工会的,则之间按照当前的工资的70%计算工资,单位是不能随便扣职工工资的。

我国劳动法规定,病假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也可以公司自己规定,但不比这个低就行。

事假一般是不带薪的,按照当月出勤比例扣除。比如应出勤23天,但是实际出勤20天,实际应付工资为=工资总额*20/23,这个工资总额不含奖励和补助的。

扩展资料:

工资是劳动报酬,事假是因私事不出勤,自然不应有报酬,根据劳动部《关于试行企业单位工人职员在加班加点、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间工资待遇几项规定的通知》(59中劳薪字67号)第二条第1款规定,员工事假期间,一律不发给工资。实行月薪制的,应当按月薪÷月计薪天数21.75扣除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七条、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规定,员工病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发给病假工资,具体标准由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自主确定。

  我国劳动法规对事假工资无具体规定,对病假工资在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根据以上相关规定,事假一般按照假期的天数扣除相应的日工资,即:月工资÷21.75×事假天数=应扣除的事假工资病假期间应支付的工资: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0.8÷21.75×病假天数=病假期间应支付的工资

不请自到: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大,而且问得比较笼统。“一般公司是多大公司?”

各行各业对员工请事假,都有各自的处理方法,工资计算也不一样,就拿我们建筑行业来说吧:

一、机关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请事假都不会扣发工资。直属管理的保洁工,每个月事假不超过三天,也不会扣发工资的。超过的按月工资÷22(天)=每天工资数扣发。

二、施工项目部也分三六九等:(1)项目部管理人员,技术员、施工员、材料员、预算员请事假,原则上不扣发工资。但一般事假不得超过三天。(2)施工队用的是成建制的队伍,如: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架子工都实行的是小段承包,以工论价,口头(书面)协议,就是这些活,提前干完不奖,超工期按事先约定的罚款。工人工资一般都是日薪制。(3)特殊工种:如:塔吊司机、电工、开施工电梯的都是按天计算。

三、现在各行各业用工机制相对来说都比较灵活,大部分采取的都是议价工资。谁给的多跟谁干。合适就干,不合适走人。

单项承包人是实权派,工地最辛苦的还是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兄弟。


这个问题实际上比较简单了。不过还是要先梳理下定义,“请假”是一个统称,无论是请事假、病假、婚假等,都叫请假。提问中的请假应该指的是“事假”。

那么针对问题中三种情况的工资应该怎么算就比较清楚了。

一、请事假。

我们都知道请事假是个人原因造成的,所以请一天事假就少一天工资。我们每天的工资计算方式为:约定工资÷21.75天,如果折算到小时工资就是:约定工资÷21.75天÷8小时。所以请一天事假或是请一小时事假都是这样扣除工资的。

二、请病假

病假有点不同,一般最低按照约定工资的60%计算,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而且有些地方根据工龄不同病假工资会有所提高。所以请一天病假的工资为:(约定工资÷21.75)×60%×病假天数,而清一小时病假的工资为:(约定工资÷21.75÷8)×60%×病假天数.

三、迟到

迟到实际上性质和事假一样,所以迟到的工资算法和事假的工资算法一样。但一般公司对于迟到会有额外的处罚措施,这部分则参考公司制度。

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