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找律师 线下门店

互联网+门店快递解决问题

免费法律咨询平台

网络传播不实信息超过500条_网络发布不实信息是否侵权?

来源:小编整理自网络2022-06-09 01:08:19 人阅读
跳过文章,直接 获取专业解读
导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也是侵权行为,但一般不构成犯罪,一般只需承担民事责任。传播不实内容或有害内容,都是不道德和违法的。个人认为,尽管你在网上看到了某些事和存在的...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也是侵权行为,但一般不构成犯罪,一般只需承担民事责任。

传播不实内容或有害内容,都是不道德和违法的。个人认为,尽管你在网上看到了某些事和存在的问题,一定要经核实后,再发议论,切不可人云亦亦,或添油加醋,弄不好你就触犯了法律,切不可大意!


依据刑法291条的规定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各种不实信息、谣言在认定构成291条的犯罪时是有很多方面需要考量的,比如何谓虚假信息,按照一般理解,跟原有事实有偏差的信息,但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一句话都能保证它跟事实相符,而真相总是深藏在社会迷雾中,所以,刑法一般只打击故意造谣传谣的行为。对于网络和自媒体上的不实信息和谣言,只要对方一般基于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的合理推理,不去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比如各种阴谋论,讲的有声有色,思维逻辑也符合大众逻辑,刑法一般不宜追究其责任。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发布传播谣言会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需要注意的是,情节轻微的诽谤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名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即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展开原文 ↓

律师是否解决您的需求?想要更专业的答案。

更专业
更便捷
更资深

更多 #网络传播不实信息超过500条_网络发布不实信息是否侵权? 相关法律知识

律师普法
  • 友情链接
  • 热门标签
  • 城市分站
展开
展开
展开

Copyright 2014-2022 版权所有 有害信息举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b座 1203

Copyright © 2020-2021 www.dalvlaw.com 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