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能开除员工吗_公司能辞退怀孕女职工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4 11:31:57 人阅读
导读:辞退怀孕期女员工,也可以做到一分补偿金都没有的。只要是怀孕女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中关于辞退的任何一条规定,那么用人单位都可以免责的解除劳动合同,而不...

辞退怀孕期女员工,也可以做到一分补偿金都没有的。

只要是怀孕女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中关于辞退的任何一条规定,那么用人单位都可以免责的解除劳动合同,而不用支付补偿金。

这在法律是也是受支持的,这也给用人单位和怀孕员工分别提一个醒。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要谈三期女员工色变,认为他们是不能碰的一个群体,导致在用人上再三考虑,故意不招录,其实也完全不用那么谨慎,这类员工该辞退的还是会要辞退的。

对怀孕女员工的警示则是,在怀孕期间也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要因为怀孕就可以为所欲为,以为公司不能把你怎么样就挑战公司的制度,其实严重违规公司有证据的话也是可以直接辞退的。

最近山东的一个孕妇案例可谓是这类事件的反面教材。这个山东女员工在怀孕期间被公司辞退,不仅没有要求到经济补偿金,最终还被公司以旷工导致公司损失为由,要求给赔偿公司13万,没有补偿金,反倒要赔钱,这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最终法院却判决支持公司的决定,也因此这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个案例中很多的细节并没有披露,具体员工在理还是公司在理我们也不好判断,但法院既然这样判决,证明员工方有很多失理的地方,不因为是孕妇就可以免去这个失职。

作为我们来说,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大致了解到,三期女员工也绝非是不能碰的重点保护对象,只要有理有据,公司不仅可以无责解除孕期女员工合同,甚至都可以要求赔偿。

春风HR,专注分享人力资源和职场信息,如果对你有一点帮助,欢迎点赞、转发。

怀孕期间如果员工没有以下几种情形,公司不可以辞退: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

用人单位开除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员工,就一定违法吗?未必!至少不绝对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如果你没尽到遵守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义务,那么就会丧失被保护的权利了。孕期、产期、哺乳期也可以合理合法被开除

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由于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害,以及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

如果你能尽到遵守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义务,那么就会拥有被保护的权利了。孕期、产期、哺乳期不可以随意被开除,法律会特别保护你。所以不能一刀切,要区分不同的情形,才能下结论

1、女员工三期受法律保护

法律上所说的女员工的三期指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一般情况下,处于三期的女员工,会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三期特别保护的规定有很多,如:女员工三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关系,不可以无故降低基本工资。三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的,劳动合同可自动顺延到三期届满为止。一般情况,是到孩子一周岁为止。

女员工处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三期期间,如果无明显过错,无严重违规、无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随意被开除的。包括但不限于破产重组,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形。

属于以上情形,一旦被开除,就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和补偿金。

案例1

小Z是一名会计,在一家小微民企工作三年半多了,工作中没有任何明显过错和不当行为。但当单位知道她怀孕后,就悄悄地另外招了新人顶替她。新人到位后,就强行要求她交接工作,单方面和她解除了劳动关系,且没有支付补偿金。

小Z不服,到仲裁讨要说法。仲裁裁决小Z胜诉。用人单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支付双倍补偿金。工作三年半多,应支付4个月的两倍,也就是8个月的补偿金,以及没有提前30天告知的1个月的代通金。

2、女员工三期保护不是一刀切,有前提

三期内的女员工受法律保护,是有前提的。不是不分黑白里表,一律保护,一律不能开除。不然不分青红昭白地只保护劳动者,对用人单位不够公平。

因此,三期女员工也要和大家一样遵守国安家和地方法律、法规,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如果不符合这一前提,法律就不会因为你是三期员工,而特别保护你了

要知道,孕期、产期、哺乳期,不是万能伞,不是黄马褂,也不是免死金牌。所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员工有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违法、违规、犯罪或明显过错的情形,也是可以开除的。

属于这类情形,在材料充分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合法开除员工,不必支付任何赔偿或补偿。

案例2

小W是一家企业单位的库管,怀孕期间,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工,耽误工作,还不时偷拿库房公物,串改账目。单位批评教育,要求其改正,她不以为然,收敛有限。她认为自己是孕期,单位不能拿她怎样。单位忍无可忍,在做足了书面材料和证据的前提下,开除了她。

小W不服,起诉到仲裁。仲裁裁决小W败诉,用人单位属于合法解除劳动关系,不需要支付赔偿金和补偿金。

3、女员工三期也可以开除的情形

依据《劳动合同法》,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即使是三期员工,用人单位也有权开除员工

(1)员工有违法犯罪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手段和用人单位建立或变更劳动关系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严重违反用人单位明确并公示的单位规章制度、流程、办法,达到开除规定的;

(5)任职期间,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正常工作,拒不改正者。

案例3

小L是某民办高校的全日制专业课教师,怀孕期间,还兼职了其他学校的课程,严重影响了本校的课程,经常缺课不上。事后有时补课,有时不补。学校领导数次谈话,要求其改正,小L已然我行我素,学校开除了她。小L 到仲裁起诉,仲裁裁决其败诉。

4、三期内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解决劳动关系?

在员工没有明显过错的前提下,如果属于以下情况,用人单位也可以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且无需补偿。

(1)三期内的女员工,如果自己主动提出辞职的。

(2)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案例4

小M是经理秘书,孕期一直反应比较大,影响正常工作,自己觉得不合适,主动提交辞职申请。单位批准,正常办理了离职手续,没有赔偿金和补偿金。这种情况下,单位的操作完全合理合法。

结语

综上所述,法律保护守法、守规和恪守职业道德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三期女员工也不例外。如果有违法犯罪和明显过错,即使是三期员工,用人单位也可以合理合法地开除。另外要注意,如果患职业病或工伤导致完全丧志劳动能力的情形,以及因病或非因公负伤的医疗期内除外。

谢邀。

首先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

李某(女)于2007年1月23日与某外贸公司签订试用期为6个月的劳动合同,当时李某已经怀孕。公司于2007年4月22日向李某出示“终止试用期通知书”,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在李某未签字的情况下辞退了李某。公司的这种行为合法吗?

案例解析

首先,在试用期内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明文规定的条件是“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如不具备这个条件,公司无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而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只要提前三天通知了用人单位就可以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对劳动者的特殊保护。

其次,录用条件是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的标准,也是在试用期内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录用条件一般包括法定最低就业年龄,劳动者的文化、技术、身体、品质等内容。但是用人单位确定的录用条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序良俗,例如把“能喝酒”、“能陪客户跳舞”等作为录用条件显然是无效的。而把“怀孕”作为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明显然也是不恰当的。

最后,本案中如果公司能提供其他证据证明李某“不符合录用条件”,则公司是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即使李某怀孕在身。用人单位若要有效应对法律风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与劳动者在合同中共同明确界定“录用条件”。(二)对新员工进行与劳动合同相关的背景调查,如果能证明员工提供了虚假信息或是隐瞒了重要的且应当向用人单位告知的信息,用人单位也可视其为不符合录用条件。(三)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绩效考评制度。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就应当告知劳动者,单位将在试用期内对其进行严格考核。试用期结束后,用人单位以考核结果作为留用或辞退的客观依据。

用人单位能否辞退试用期怀孕员工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在试用期内的工作是否符合转正条件。用人单位认为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要拿出相关证据。

众所周知,国家对于孕期女性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给予了特殊保护,但这并不代表用人单位就一定不能辞退怀孕的女职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用人单位如有正当理由,可与试用期内怀孕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从《合同法》角度来讲,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用工标准,是用人单位购买其劳动力并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的基础。同样,劳动法也考虑到双方的充分选择权,规定了试用期这一制度。在试用期内,只要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即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劳动者是“三期”内受保护的特殊职工。

第二,用人单位与试用期怀孕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理由。

在试用期内,如果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为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这是完全合法的;如果用人单位以其怀孕为由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认为因其怀孕而不符合录用条件,但是又没有相关证据支撑,那就构成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相关法律条文:

一、《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哎,你们公司真的是太没有责任担当了,你向公司坦白了怀孕的事,没想到结局就是被公司辞退,挺让人无语的。我跟你说吧,你们公司辞退你的行为的的确确是违法的。辞退你的理由我更是想不通,什么叫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啊?试问,不符合录用条件,你们公司当初为什么要录用你呢,既然录用了,就符合录用条件。很明显,你们公司辞退你的理由都找的很别扭很矛盾,可想而知就是因为你怀孕了,公司才故意辞退你的。

既然公司的辞退行为违法,你就可以采取维权举措。很明显,你维权的目的绝对不能是主张赔偿,因为你还在试用期,工作时间还很短,要求赔偿根本拿不了几个钱的,对你没有什么太大的益处。所以,你如果还在乎这份工作,还想继续在公司里面干的话,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公司辞退行为违法,申请撤销公司的辞退决定,恢复你的原岗位工作,并且支付从辞退之日起到恢复工作前的这段空缺时间段的工资。这种维权主张才是对你最为有利的,因为你已经怀孕了,日后肯定会涉及到医保报销的事情,能保住工作是最好的。

如果你不打算维权,你就要想好结果。因为在后续的求职过程中,你可能更加的难以找到工作,甚至就此找不到工作,这是最难的处境。如果你有一定的技能或文凭,那么你就继续投递简历吧,或许能碰到良善的公司不介意你怀孕;如果你做的是车间操作的工作,那么看能不能找一个兼职或者临时工做做,就做头几个月,后面就不做了;或者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回家养胎。

总之,你向公司坦白怀孕这件事没有做错,有错的是公司,且公司因此把你辞退,其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你是可以维权的;但要不要维权就需要你自己三思了。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女职工怀孕、哺乳期间用人单位是不能以下理由单方提前通知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4、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进行裁减人员的。 但并不是说怀孕女职工就此获得了“丹书铁券”,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如果发生了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给用人单位造成严重损失的,用人单位还是可以依法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关系的。 如题所问,如果用人单位以其它理由劝怀孕女职工离职的,女职工完全可以拒绝,但如果女职工接受了劝退离职,用人单位一般会要求女职工写一份离职申请或签离职协议,这样的话,从形式上看那就变成了女职工自愿离职或协议解除。用人单位的做法就变成合法的了。在此提醒在怀孕、哺乳期的女职工,要利用好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