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诈骗法律规定_微信诈骗如何处罚?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20:37:39 人阅读
导读:1、刑法规定(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

1、刑法规定(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1)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2)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3、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4、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5、重处情形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7)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8)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9)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6、缓刑适用限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1)未退赃或退赔的;(2)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3)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被骗金额5000元明显的高于立案标准的2000元,且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故而微信被骗5000不立案是不可能的,只要受害者报警并提供被骗证据的,警察就会立案介入调查。 而诈骗者一旦被逮捕,不仅要面临罚金的缴纳,还会被拘役至少三个月。扩展资料: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本法第21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微信被骗3000元这种情况是属于诈骗罪。根据我国法律,诈骗罪的判决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罚金;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微信诈骗3000元,涉嫌诈骗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扩展资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参照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数额,确定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或者第一百五十二条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大家好,现在随着网络的科技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不少便利,微信现在是我们使用率非常高的APP,它不仅是一个十分方便的社交工具也是平时常常购物支付,如果我们不小心被骗取啦钱财,我们不会就这样让骗子得逞吧?当然我们不会,今天就教大家一招!

首先我们打开微信,找到下面的发现,打开下面的小程序。

在小程序里搜索(腾讯举报受理中心)

可以看到有各种举报选项,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内容举报,比如在微信上碰到骗子,你把钱转过去之后被拉黑啦,那这种情况可以点击网络诈骗,填入相关内容。

点击举报对象,然后输入骗子的微信号或者QQ号,如果不止一个还可以添加账号,接着再把骗子的账号资料截图,上传到这里,填好之后呢,返回上一层,点击违规,根据情况选择对应的内容。

最后可以在这里简单描述一下被骗的经过,再把骗子的聊天记录对话以及转账的截图上传到这里,都完成之后提交就可以啦。腾讯官方在受理之后会根据涉案金额的大小以及严重性,来对骗子账号进行相关处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帮助到你啦,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不要让骗子逍遥法外!喜欢记得关注小编哦!每天都会更新不一样的小技巧。

微信钱包被骗被盗刷被转移钱款了怎么办?

修改密码

第一时间修改微信密码,由于你的微信密码外漏给黑客,所以他趁虚而入的把链接你微信钱包和绑定银行卡里面的钱轻而易取的取走,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就是修改微信密码。

报警

如果突然遇到这种突发情况,任何人都会手无足措,出现不稳定的情绪,请千万平静下来,深呼吸,拨通报警电话,求助于警方,配合协助警方追踪网络黑客,让万能的警察将他们绳之以法。

如果损失金额超过2000元,是可以报警处理的,超过2000元是可以定罪的。

一般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同,经济诈骗罪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联系银行卡客服

联系银行卡的二十四小时的客服,把自己遭遇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给客服,请客服帮忙,可以暂时冻结账户,及时挂失,以免增加更多财产的损失,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联系微信客服

找到微信客服,选择人工服务,告诉微信客服你现在的真实情况以及被盗用刷钱的金额,协助微信客服进行一切挽回错失,才有可能取回被黑客盗刷的钱财。

尽快的转移剩余财产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剩余的财产全部转移,转移到一个安全一些的地方,免得又被网络黑客卷去一部分可以保护好的资产,使微信里面的财产一文不剩。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