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企业并购的原因有哪些_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1 10:22:42 人阅读
导读:1.行业及公司类型。并购方与对方之间是否属于同一类型的企业,对并购本身以及并购之后公司的经营、管理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首先要确定目标公司的行业以及公司类型。2...

  1.行业及公司类型。并购方与对方之间是否属于同一类型的企业,对并购本身以及并购之后公司的经营、管理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首先要确定目标公司的行业以及公司类型。   2.销售额及利润率。目标公司的业绩是并购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事先要确定目标公司的销售额及利润率的大体范围。   3.财务实力。公司的资产状况,有没有库存产品可用于低押贷款,并购方能承受多少被并购企业的前期债务,这些都应当被仔细考虑清楚。   4、地理位置。并购公司的地理位置往往具有极大的经济利益,有时甚至是并购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并购置前,首先要确定想买哪个地方的公司,是否只选择位于这个地区的公司等。   5.购买价格及贷款条款。并购方愿意为并购付多少钱,想采取按月分期支付贷款的方式还是希望以兼并后企业的利润来偿还贷款,采取什么样的信贷方式,在贷款者眼里这次并购价值如何,等等。这些关于购买价格及贷款条款的内容也都需要事先确定。   6.管理优势及劣势。主要包括并购方目前的管理队伍是否能承担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任务,并购后是否需要保留现存的管理队伍,并购方是否有引以为豪的特定的管理优势。   7.劳资谈判条款。并购往往会涉及到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因此,对于并购是否会危及并购方与工会的关系,以及任何由此产生的紧张关系能通过修改合同条款而解决就需要预先考虑。   8.营销战略。并购必然是为了使公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并购之前就要考虑到并购后能否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是否有特定的市场想占领,是否想改变市场战略或扩大市场研究能力等营销战略。   9.竞争对手的数量和实力。如果并购是为了实现经营范围多样性,那么谁是这个领域可预见的竞争对手,他们在这个领域是否也是新手,他们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还是减少,这些关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也要了然于胸。   10.被并购企业的历史和声誉。比如,被并购的是否是一个家族企业,在说服企业主卖掉企业或说服重要的雇员留任上是否有困难,是想并购一个有很高声誉的企业还是高素质企业等。   11.固定资产、厂房和设备。比如并购方是否拥有闲置的设备,如果有,是否需要为并购筹资而卖掉并清算这些资产、工厂或者设备,这些设备是否维护良好,购买这些设备的贷款是否还清等。   12.销售渠道。如果并购是为了扩大销售网络,那么并购方的销售网络与被并购企业拥有的网络就应该是互补的,合并后的网络应该能够降低分销成本。   13.企业运营效率。如果是在寻找一种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像处理定单这样的工作,那么并购方是否具有高效的企业运营方式可以引入到并购企业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4.责任争议。如果并购会影响并购方产品的责任保险,那么并购方在安全和环境管理上就要进行调整,这是就要考虑被并购企业在遵守这些规定上是否有困难,被并购企业是否愿意协助并购方遵守这些规定。   15.商标、专利或专有技术。如果并购方想通过并购来获得商标或专利,从而提高其产品的价格或提高其市场份额,或者并购方想通过专有技术来降低并购企业的经营成本或以低成本进行产品质量改造,那么并购方就要仔细分析双方的知识产权情况。   16.研发。如果并购方想扩大研发产品的范围或者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那么在并购进行之前,并购方就要首先对研发计划做出规划。   成功的并购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和评估潜在对象的灵活的标准。然而上述问题只是收购的第一步,一旦标准建立起来,就开始确定候选企业,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审查评鉴。初步审查评鉴是并购前期要做的工作,收购方需要事先知道哪个公司适合被收购,哪个不适合。在初期适度地多做一些工作能缩短寻找目标公司的过程,使公司管理层剔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公司,尽可能的缩小候选企业的名单,最终确定收购的目标企业。   审查评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收购方要对并购后的获利前景有清楚明确的认识:   并购本身并不能增加公司的利润,只有在并购以后,将收购方公司与被收购企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才可能发挥1+1>2的效应,为收购方带来利润。因此,在并购之前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投资回报预期,就成了是否对一个公司进行并购的重要标准了。如果收购一个公司符合以下标准的话,则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并购:并购后的投资回报相对投入来说足够高或者与向公司内部投资所得回报相同或稍高。   收购方可从并购中获得的利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察:其一,是否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这体现在:可能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带来了单位成本的下降,例如通过扩大定货量提高采购能力、降低采购价格或使公司广告覆盖更多产品及服务,以此降低广告成本;也可能是由于收购方和目标企业存在生产要素和企业职能等方面的互补性而使兼并后的企业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优势从而产生1+1>2的效益;也可能是财务协同带来的效益。其二,是否可以利用目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减少竞争对手;其三,是否可以利用完善的分销渠道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其四,是否可以通过并购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其次初步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分析家仅仅通过一些表层现象就可看出目标企业存在明显的问题,这此问题包括已濒临破产,存在明显的资产负债表外的债务,或有重大法律问题及在用人上的问题。如果表面上没有能导致并购失败的状况,就可开始进行深入的调查。如果从表面上能看出问题,这个目标企业就可以从候选名单中删除了。   经过上述的审查评鉴过程以后,收购方大致可以确定较为明确的目标企业的候选企业名单。那么接下来就要对候选企业进行调查,为最终确定目标企业,制定兼并方案,直至成功收购目标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是套路了,你听我细细说来。为什么股市低迷的时候,上市公司没有并购,没有整合,没有重组。而在上市公司股票大涨,甚至牛市的顶峰,很多上市公司都会排队并购,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并购需要最重要的东西:钱。

并购需要钱,也就是并购资金。很多公司并购动不动就是十亿甚至二十亿的大并购,这个钱谁来出?上市公司会出吗?肯定不会,还是需要市场来出,股民来买单。你回看一下,A股大量的上市公司并购,基本上都是通过增发股份的方式来进行,那么增发筹集到的资金用来收购,价格越高,相同股份筹到的钱就越多。

这时候上市公司并购就很容易了,高位增发少量股份,就可以募集到一大笔资金,用来进行并购重组。而如果股价在低位呢,价格很低,能筹到的资金就很少。而且,就算是相同的资金,增发价就会很低,增发股份就会更多,这会摊薄大股东的股权益,大股东当然不愿意。

为什么上市公司要大幅溢价并购?

那么为什么,上市公司要用那么多钱去并购呢?难道不是收购得越便越越好吗?这样想的话就实在是太天真了!

有些并购项目,评估资产为1亿,上市公司为啥动用10亿来收购?溢价近十倍?因为很多公司收购的都是大股东关联的公司,当然是出价越高越好,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把上市公司资产转移到个人资产,而虽然中途并购过程中是通过机构定向增发筹资来完成,但锁定期到期后,参与增发的机构套现,这笔钱最终还是由无数股民来买单。

接着几年过去之后,大家发现当初并购的公司,所作的业绩承诺都没有完成,公司计提巨额商誉,造成大量亏损,而商誉爆雷这一幕,不是正好发生在了今年了吗?

企业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简单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并购过程存在的风险点:第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现实中比较多的是被收购一方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比如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等,等完成并购后,给目标公司埋下巨大潜伏债务,使得并购公司代价惨重。第二、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这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一致行动等方面导致收购失败。第三,公司并购可能产生的纠纷主要有:产权不明、主体不具备资格导致的纠纷;行政干预纠纷;利用并购进行欺诈的纠纷;员工安置纠纷等。

为什么企业并购重组会导致股票大涨,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举个例子吧:

就好比你家今天拆迁了,你爸告诉你明天你会获得一笔1000万的拆迁费,你说你兴奋不??

又或者,你们整个小区要拆迁了,你们整个小区每家都至少有1000万的拆迁费,你们整个小区兴奋不?

股市里,如果企业发生了并购或者重组,就等同于现实里的“拆迁”,给予上市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而对于场外场内的投资者也是一种及其兴奋的状态,自然会导致股票大涨。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发布了重组消息后,股价都会有巨大的涨幅,这也是大家争相买入的原因。

因为A股的市场里有80%以上都是散户,散户是最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利好消息所影响的,所以对于重组和并购的好消息来说,散户的第一反应就是“发财了”!

但是,也是有例外的!

如果一只个股前期涨幅过于巨大,那么出现重组和并购的好消息可能就是利好出尽,借机出货的表现。散户在这个时候买入,无疑就是接盘。

而如果一只个股在之前出现了底部区域的横盘,甚至重组和并购消息发布前还有一轮杀跌,那很有可能就是挖坑,骗取散户割肉,未来会有巨大的涨幅。

这就是股市,满满的套路!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收购和并购都是可行的,关键看你的目的和资金承受力。

收购资质一般是让对方公司分立出一个小公司,然后将资质转入这个新设立的公司,这种方法是法律允许的,也是成夲较低的方式。

当然也可以将资质所在公司整体并购,这样一个资金成本比较高,法律风险也比较大。公司的所有的权益归你了。但公司的债务也由你承担,除了批露的债务,可能存在或有债务,即卖家故意隐瞒但实际存在的债务。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并购重组的概念,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称之为并购重组。

并购时高出并购一方市值很多的价格,这个称之为商誉,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讲,并购方均为上市公司,并购是为了更好的协同整合,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便于更高的市值管理,所以有时候虽然收购价格高于被并购一方的市值价格,但从协同价值上来讲,还是高于单一的并购价格的。

再者,并购中的定价机制并不是总是以市值来定价的,有时候会以成交额或者营业收入等来定价,与二级市场的市值判断标准不同,当被并购一方市值被低估时,也会出现这种并购中高度溢价的情况。

以上,仅供您参考。

对于该问题,经济观察报的记者安凌飞认为,2015和2016年是中国海外并购井喷的两年。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180.2亿美元,中国的对外投资在连续13年增长后位列全球第二;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701.1亿美元。

就拿复星和万达来举例,截止2017年,复星进行了多达15次的并购,涉及领域遍布银行、保险、基金的金融业、酒店度假村、石油、医药和餐饮等。在复星董事长郭广昌看来,复星的投资是“形乱而神不乱”。所有的投资都围绕两个主线,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二是在这不同的阶段里面,中国人需要生活方式提升所带来的消费提升。

而与复星相比,万达的投资标的相对简单,主要围绕两大板块:商业地产相关与文化娱乐体育。2016年,万达集团相继投资并购美国卡麦克、欧洲Odeon &UCI、北欧院线集团三大院线,截至目前,万达集团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份额已超15%,并占据欧洲、北美、中国电影院线市场首位。同时,万达以35亿美元购入美国传奇影业控制权。

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看来,国际化的动机有三个:一是做大企业规模,有些产业要做大规模,必须国际投资,特别娱乐、体育行业;二是成为国际企业;三是规避经营风险,跨国发展意味着减小企业经营风险。万达集团自2012年启动国际化以来,业务遍及全球,通过海外并购万达在不动产、电影运营以及体育产业三个领域均快速做到了世界第一。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