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会知道员工被行政处罚吗_单位有权对员工进行罚款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5 00:49:01 人阅读
导读:诚谢邀请!看你所处什么单位,有没有管理权限?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员工的档案是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民营个体企业流动人员是人社人才中心管理档案。前者有权利,后者则无...

诚谢邀请!

看你所处什么单位,有没有管理权限?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员工的档案是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民营个体企业流动人员是人社人才中心管理档案。前者有权利,后者则无权处分档案。

处分则分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察看、开除。每个人都要对个人的档案负责,出了差错,凡被单位通报批评、降职降薪、行政警告、违法违纪违规等都将事实记载,必留入档。个别较轻的处分,虽然各个单位有灵活处置不良记录甚至有消除入档的现象,但原单位都留有“案”底。对于自由入职者(进入个体、民营等)来说,粘上污点对入职、考评、薪资等方面都有较大或严重影响。

切记自律守规,切勿沦落被处分的境地。共诫共免!!谢谢。



企业无权对职工进行罚款的处罚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企业不能对职工进行罚款。

所谓“罚款”,是行政处罚、司法制裁的手段之一。

《行政处罚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行政机关应依照法定程序以《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形式作出罚款决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以及拒不执行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决等违法行为,可予以罚款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人民法院处以的司法罚款,以《决定书(司法罚款用)》的形式作出司法罚款决定。

从上可见,在我国,有权依法处以罚款的,只有法定的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

现实中,企业、事业的单位对内部职工的“罚款”,是一种俗称,实际是一种从工资中扣款的行为。

诚然,在国务院1982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二条曾经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该条例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全体职工。但是,在2008年1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对《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予以废止。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相关内容,已被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8号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65号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规定代替。

在我国《劳动合同法》中仅有第九十条规定了劳动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部印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可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规定,企业对职工处以所谓“罚款”,是没有依据的。

派出所查不到行政处罚的,只能查刑事犯罪记录,而且公司也不能查,公司只能让员工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证明,可以去派出所证明的真实性。

这个不会通知党员所在单位的,党员应当在受到行政处罚后应当主动向单位报告 争取宽大处理。每年组织部门会跟司法机关进行比对,比对后会将该情况反馈党员单位。

肯定是会通知的,而且国企员工触犯刑法,国企会直接解除该员工的劳动合同,这是正常情况,如果家里有人那就不一定了,法律是给大家定的,有人、有关系的属于自由人。

党员被行政罚款会通知单位吗:一般会通知单位,便于单位对党员的管理。

酒驾行政处罚记录是公安机关内部掌握的信息,如果单位企业想查询,必须依法进行,可以持有单位的相关证件和文书到公安局请求协助查询。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