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_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1 10:29:41 人阅读
导读:按照刑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构成意外事件的条件是:1...

按照刑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构成意外事件的条件是:1、行为人人对于死亡结果主观上无故意或者过失2、死者的死亡系出于不可抗力或者某种当事人均不能预见的原因。刘女士在吵架时候虽有掌掴的行为,但主观上并无故意伤害或者至人死亡的目的,根据常识其无法预料到死亡的结果,其对死亡的结果没有预料的可能性,也就不构成过失犯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中的“情节较轻”的认定,需注意以下情况:  

一是看被告人过失程度的严重性。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言,虽然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在主观罪过上都表现为过失,但行为人过失的程度是可能存在差别的。既存在严重疏忽大意与一般疏忽大意之分,也存在轻信把握的大小和冒险程度之分。被告人主观上的过失之大小也反映了犯罪情节的轻重。如果被告人不顾他人劝阻,一意孤行,或者严重疏忽大意,很容易预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预见,过失致人死亡的,则不能认定为情节较轻。  

二是看被告人先前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如果被告人在实施违法活动中过失致人死亡,则不应该认定为情节较轻。  

三是看被告人过失行为之目的。如果被告人行为之目的是为了受害人的利益,或为了公共利益之考虑,在行为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他人死亡的,可以认定为情节较轻。  

四是看其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犯罪行为的后果是评价犯罪行为严重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过失致人死亡罪中,犯罪行为的后果和犯罪造成的影响不同,其犯罪的情节轻重也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过失致使两人以上死亡的,不宜认定为情节较轻。如果过失致死的人身份特殊,造成影响较坏或损失较大,也不能认定情节较轻。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认定,我给几条,套一下就行了。

1、首先是一句废话,必须有人非正常死亡。

2、死亡愿意是由于他人行为造成的。

3、行为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4、行为人没有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是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者过于自信)直接故意就是目的明确,计息追求他人死亡的结果,间接故意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能够造成危害的结果,仍然进行此行为。疏忽大意是指应当预见危害结果而没有预见到;过于自信是指相信不会发生危害结果。上述四者都是否定的话,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前两者肯定是故意杀人,后两者肯定是过失致人死亡。一般实务中如果不能确定故意和过失,首先要调查是否存在故意的动机,同时结合勘验检查和尸检报告等其他证据总和分析。

一般不会转化,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的行为特征很相似,所以不能说过失致人死亡就绝对不能转化为故意杀人,因为间接故意的存在。如何区分?

简单来讲就是,过失致人死亡,主观必须是不想让人死,间接故意杀人,主观是死不死我都接受。

举个例子,开车撞死人,一般情况下是过失致人死亡,具体到罪名上就是交通肇事罪,二者性质一样。而喝醉酒后在人口密集的大街上狂奔撞死人,那就是间接故意杀人,具体到罪名上就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前者驾驶员不可能追求自己的汽车撞死人的结果,所以是过失,后者在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严重下降的情况危险驾驶,主观上已经存在放任撞死他人的结果发生,这就是间接故意。

所以,区分二者的关键点就在于是否放任危害后果发生。至于能不能转化,要靠口供确定主观意志,更要靠客观证据推断他的主观意志。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