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两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多久_劳动合同两年的试用期是多久?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09 13:53:39 人阅读
导读:按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企业在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了三个月试用期限,第二次应该是补充协议之类的,根据你表述,我猜测应该是经过你签字的,这个企业不算违规...

按规定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企业在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了三个月试用期限,第二次应该是补充协议之类的,根据你表述,我猜测应该是经过你签字的,这个企业不算违规。

目前来看你的叙述:你们在第一次试用期满之后签订了延长3个月试用期协议,企业现在的意思是要解聘么?

如果这样的话给出以下建议:

1、你自己不要写辞职报告,应该由企业出具解聘合同,获取赔偿(按照你入职时长,应该是1个月的工资)

2、如果近期没有工作打算,可以在公司出具解聘合同后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失业金

3、如果企业没有交社保(按规定试用期也是必须交社保的,属于建立了劳动关系,企业必须在30日内办理社保),建议你搜集证据(工装、工牌、工资流水、考勤打卡记录、活动参与照片、培训照片等等尽可能的搜集你存在过的证据)去进行劳动仲裁即可,可以获取合理赔偿(社保补缴等)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问:我和现在的单位签的劳动合同时间是两年的,请问可以约定多久的试用期吗?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一般劳动者在入职一个月内,用人单位会跟劳动者签订合同,并约定好试用期。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的当日依法向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如果劳动者担心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过后不签劳动合同,则劳动者应该保存好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比如工资发放资料,进出证,工作证等相关证据,以便日后维权。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就是说,劳动合同期限1年的试用期,可以是1个月,也可以是2个月。

  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那么也可以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但不能超过6个月。

公司这样违反《劳动合同法》,超过法定部分的试用期应按转正工资发放工资赔偿。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这个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的期限,我们国家的劳动合同法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劳动合同无论是试用期内还是正式期内,那么都应当在签订劳动合同的30日内给员工购买社保,所以说这一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也就是说试用期内的员工是依法享受社保待遇的。那么这个劳动期限是怎么规定的呢?我们就把这个劳动合同法的明文规定给大家看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里面有明文规定的: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所以说这个试用期限是根据你签订劳动合同的长短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得超过6个月,所以说试用期超过6个月就属于一个违法的。当然你的这个个人社保,在试用期内的第1个月实际上就应该购买,这也是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的。你无论你的试用期有多长,那么只要签订了劳动合同,30日内就应该依法给员工购买社保。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