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和个人扣税比例_公司保险单位和个人所缴比例?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10:11:04 人阅读
导读:↑点击“查悦社保”头像,立刻解答您的社保问题!【动动手指点击关注查悦社保即可】五险一金即社保公积金个人和公司的缴费比例,根据当地政策不同而变化。我们以北京市为例...

↑点击“查悦社保”头像,立刻解答您的社保问题! 【动动手指 点击关注查悦社保即可】

五险一金即社保公积金个人和公司的缴费比例,根据当地政策不同而变化。

我们以北京市为例:

公司缴费大概是个人缴费的三倍左右。

我们以北京为例:

养老保险:单位19%,个人8%

医疗保险单位10%,个人2%

失业保险:单位0.8%,个人0.2%

工伤保险:单位0.4%

生育保险:单位0.8%

住房公积金:单位12%,个人12%

个人在国税局代开发票的综合税点是4.7%左右。具体的税种及税率如下: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

2、城建税:(增值税+消费税)纳税额*适用税率,这里的适用税指纳税人所在地市区的税率为7%,在县城、镇、大中型工矿企业不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不在市区、县城、镇的税率为1%

3、教育附加费:(增值税+消费税)纳税额*3%

4、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消费税)纳税额*1%

5、水利建设基金(按照销售收入的0.1%来计提和交纳)

6、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25%) 新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率为25%,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致,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或个人所得税,税率1%-2%,各地稍有差异

7、印花税:按购销金额0.3‰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个人8%。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0%,个人2%+3元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个人0.2%;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个人不缴纳。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类型都是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还有一些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等等。

1. 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1) 个体工商户

对于个体工商户,如果是查账征收,那么经营者按照5%-35%的五级累进税率来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实际中更多的是核定征收,包括定期定额征收和定率征收的方式。比如,某地规定收入在2-5万的,对于经营者按照0.5%的核定征收率来征收个人所得税。

(2)个人独资企业

对于个人独资企业,在查账征收的方式下,应纳税所得=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等,然后再按照金额所适用的5级累进税率表来计算应纳税额。

在核定征收的情况下,也区分核定应税所得率和固定征收率。比如,某地的政策是可以核定应税所得率为10%,那么就是按照收入*10%来计算应纳税所得,然后再通过5%-35%的累进税率来计算应纳税额。有些地方是直接核定一个固定的征收率,比如这里的1.5%,有可能是某地的固定征收率,或者是核算下来大概的税负比例。

(3) 合伙企业

对于合伙企业,我们要区分清楚合伙人的类型。法人合伙人是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合伙人是缴纳个人所得税。

2. 1.5%的个人所得税

在过去,不少园区的确实有这样的核定政策,吸引企业前去注册,很多文章也都以此为标题吸人眼球,但是在这样低税率的标题背后,老板们还是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1) 首先,是否适合去注册。从目的、未来发展等多角度考虑,这样的企业是否适合公司的发展,从节税的角度,这样的业务模式是否合理。

(2) 其次,考虑现实情况。现在各地核定政策有所收紧了,在部分城市的部分县区还可以申请,并且有些也不是随便就能设立,有的不允许注册后随便注销;有的每年有新设的数量配额;有的设立有苛刻的条件,所以,要具体了解清楚。

(3) 再次,注册的方式有自己去注册和专业公司到当地注册的方式。专业机构会收取初始注册费,后期管理费(可能是打包收的),这时候自己企业要匡算下成本,是否划算。

(4) 最后,要考虑下未来的因素,比如政策稳定性等等。

所以,不交企业所得税,1.5%的低税率这样的标题看起来很“吸睛”,但是也要考虑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适用性出发,认真考察好情况,做好未来规划,总成本匡算等等各方面的考量。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