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偷税漏税案_税务局如何知道企业是否偷税漏税?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3 07:02:12 人阅读
导读:税务局要知道企业是否偷漏税,方法是很多的。前阵子,税局网站上也公布了金税四期的采购方案,以及反洗票系统的项目合同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识别企业偷漏税行为的系...

税务局要知道企业是否偷漏税,方法是很多的。前阵子,税局网站上也公布了金税四期的采购方案,以及反洗票系统的项目合同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识别企业偷漏税行为的系统也在不断升级。以下,我们说说一些案例,看看税务是怎么发现企业偷漏税的。

1. 金三数据比对

在金三系统下,企业的各项报表、发票、缴纳的税款都会有严格的比对,纵然是企业有心隐藏,也会留下不少线索和痕迹。更何况有些企业对于表、票、税的管理不够严格,存在着“自爆家丑”的风险。



比如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有较大的“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那么就有股东挂账的借款风险,可能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或者可能有隐匿收入的行为。通过企业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疑点。

通过对比,对一些虚开发票的行为也可以予以发现。之前就有个个体老板,想着自己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个人,有不少“富余票”,于是将多余的发票开给需要的企业,赚取一点开票费,谁知道没过多久就被发现了。原因就是进项都是食品、日用品等,而开出去的票五花八门,有针织品,电子元器件等,完全不符合业务的逻辑。

在之前公布的反洗票系统需求文档项目合同书当中也可以看出,未来对于发票疑点数据的提取会越来越智能。不仅仅包含对于发票各个方面的分析,还会有经营风险、销项票的跟踪、进销项的相关性分析、开票与生产能力匹配度分析,上下游客户关联分析等行为。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偷漏税的痕迹通过各项分析和比对之后,会更容易被暴露出来。



2.第三方信息共享

虽然现在并没有完全实现税银联网,但是一些异常的资金举动信息也会传递到税务。之前就有老板,通过个人账户收款。结果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面,收了1904笔,累计金额高达12.28亿元。这种情况就非常异常了,于是商业银行向反洗钱中心进行了报告,反洗钱中心通过情报交换平台向当地税局传递了这份报告。最终,牵动了当地税务,查补了老板所欠的个人所得税。

现在,我们不仅有大额交易报告,也有大额现金管理试点,未来信息共享应该是个趋势,如今社保也并入了税务,使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因此,税务通过自身获得的信息和第三方传递的信息,可以掌握到企业更多的偷漏税举动。



3.爬虫技术等信息获取手段

通过爬虫技术,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到相关的信息,从而获得企业偷漏税的证据。之前就有企业在网上进行营销推广,后来被税务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发现其并没有做过相关的税务申报,进而发现了企业隐瞒收入的偷漏税行为。

此外,也有案例是通过爬虫技术获取到大股东减持的信息,但是却发现股东并没有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最后被要求补缴税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手段,抓到企业偷漏税的蛛丝马迹。



4. 举报

内部举报也是税务查处企业偷漏税的一个信息来源。对于有些外部的信息举报,可能会有信息不实或者证据缺乏的问题,但是来自企业内部的举报,通常是一抓一个准。之前就有财务离职后对公司进行举报,最终查出公司两套账的案例。

所以,税务要查企业偷漏税,方法多多。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提前做好风险自查,防止出现重大的税务风险。

是不是虚开,跟交不交税没有关系。

相反,虚开发票的企业一定会按照既定的税负缴纳增值税,不然,税都不交了,不明摆着让税务局来查吗?

虽然法律上对虚开发票的行为从各个方面做了阐述,不管是为自己虚开,为他人虚开,介绍他人虚开等都是虚开的行为。但重点只有一个,就是开具和接受发票企业之间是否发生了真实的业务,发票开具的内容是否跟实际发生的交易一致,包括,开具发票的品名,类型,规格,数量,单价,购销双方等,如果有一项不符合,也存在虚开的嫌疑。

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影响企业的增值税,还会导致企业虚增成本,企业所得税减少,更有甚者,利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达到骗取出口退税的目的。所以,国家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上升到犯罪的范畴。

照章纳税是企业的义务,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企业不会拖欠税款,即便是交不上税款了,也有正当的理由,交了税金,却因为关联企业的发票出了问题,已经认证抵扣的进项税也可能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是一条链,在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受到牵连。

所以,是不是虚开,跟交不交税没有直接关系。

税款足额及时上缴

不造成国家税额损失的结果

虽然违反相关法规

但未触犯刑律

不承担刑事责任

故,虽不至于判刑

按规定处理少不了

#凌远长著#

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频发,受害主体多发生于中小企业

虚开的因素

中小企业取得发票的现实困难、被动“开票加价”的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对法制观念淡漠、对失控发票、异常扣税凭证知识点的模糊,同时对征收机关对相应违法行为处理、违法虚开增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够了解的主观因素。

遏制

遏制这类严重危害中小企业利益,损害整体纳税环境的违法行为,笔者认为重点应放在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身上。虚开增票的祸首是恶意卖发票的主体,但源头却是买发票的“市场需求”。

一、相关需要普及的知识点

1、失控发票

1)、概念

失控发票,顾名思义就是指失去控制的发票。按照有关规定,未按时抄报税的企业,经税务部门电话联系、实地查找而无下落的,其当月所开具和未开具的防伪税控专用发票全部上报为“失控发票”。由于“失控发票”是企业走逃或发票丢失而引起的。发票虽属于真票,但比假票更具隐蔽性。

2)、失控发票的源头在哪里:

a、最大的源头出现在卖发票的企业。这类企业从注册设立之初,就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卖一定量的发票,收完钱就走逃消失。这类祸根出票金额大隐蔽性强,因而危害性也最大。

b、从少数正常经营的,因为某种原因出票人有主观意图突然走逃故意的企业开出的票,依然把这类票划为失控发票的范筹。这类情况出票量相对较小,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特征突出。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不可不查不防。

3)、失控发票的重灾区:

a、建筑安装、运输类企业。该类企业,特别是只能接劳务分包、清包工的小企业,因甲方强制要求10%、1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被动接受的缘故,造成大量销项税额不能抵扣。病急乱投病,杀入卖发票的陷阱。

b、部分毛利率高、存货核算混乱的企业,为了逃避纳税义务,主动进入卖发票的陷阱。 4)、失控发票的处理:

a、直接代失控企业缴纳失控发票上载明的增值税。

b、代缴失控增值税,税金申请期末留抵。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基本不能抱幻想!

5)、失控发票的防范

坚决不能再买发票了,很多经济业务可以到税务局代开发票;

2、异常扣税凭证

1)、概念

异常扣税凭证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善意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过程中,由于销售方走逃、失联等原因被征收机关认定为发票异常的统称。异常扣税凭证有别于失控发票最大的区别是:异常扣税凭证善意取得、失控发票有主动买发票的故意。

2)、行政处罚

异常扣税凭证严重打击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严重破坏经营环境和纳税环境,取得扣税凭证的企业是受害者。在现行“以票控税”的背景下,增值税已抵扣的作转出处理,同时因走逃企业未完税增值税(销项)由受票人补缴(合不合理?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3)、防范

a)、严格遵守“三流后一”的相关规定;

b)、建立健全定期核查机制,定期评估合作商经营情况。(核查发票的工作量有点大!)

c)、其它措施希望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共同学习。

综述

综上所述,有效遏制虚开增值税发票,源头在于切断“买”发票的“市场需求”,重点在于从刑事上和经济上双重打击“卖”发票的“供票渠道”。中小企业买票的决果,必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果保护企业正常经营生存和发展是现实紧迫和必要的课题。

依法纳税,诚信经营

本文由云南顺通财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整理。原创不易,普法有功。点个赞吧!

范冰冰真是普及税法的楷模,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偷漏税不过就是补缴加罚款而已,比起挣的钱来讲划算的多。还需要验证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挂嘴上的话今后会不会当屁放了!

闲话少说,给楼主上例子: A企业卖100万货物给B企业,B企业加工后以200万卖出,下面向楼主解释增值税是通过怎样的方式防止A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增值税基本税率是17%,B企业卖出200万货物后应该交税200*17%=34万元(这就是税法上讲的增值税销项),但国家规定B企业可以将货物从上一环节购进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款扣除(即增值税进项)。也就是说B企业可以少交100*17%=17万元。 即B企业实际缴纳税款为200*17%-100*17%=(200-100)*17%=17万,这样B企业就少交了17万。 所以说B企业在向A企业购买货物时一定要求A企业给他开发票,因为不开发票只能按销售价交税,所以说A企业给B企业少开1万元B企业也不愿意,那么A企业也要按发票上的金额向国家交税(发票全国联网),所以说增值税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楼主满意??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