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他人治安案件_故意损害他人农作物什么行为?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09 17:41:00 人阅读
导读:治安处罚法中殴打他人和故意伤害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伤害的后果。如果伤情达到轻伤以上,就构成故意伤害罪。达不到轻伤标准,只是轻微伤的,按治安案件处理。法律依据:《刑法...

  治安处罚法中殴打他人和故意伤害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伤害的后果。如果伤情达到轻伤以上,就构成故意伤害罪。达不到轻伤标准,只是轻微伤的,按治安案件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在农村,确实有不少人为了泄愤或报复,而故意破坏他人的农作物,比如铲除人家的庄稼、蔬菜,砍伐人家的果树等。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这种现象发生较多,不少人针对村干部进行破坏报复,如果破不了案,村干部的损失又要由村集体来负担,从而加重了社会矛盾和群众负担。记得我村当时,有人砍了书记的苹果树,一直没有破案,到年底由村集体给村书记补上了损失。还有一个人因为邻居矛盾,铲了人家的白菜苗,结果破案后被拘留了10天并赔偿人家的损失。

那么,故意损坏他人的农作物属于什么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答案是肯定的,破坏他人农作物,造成损失较大影响他人生产的,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造成损失较少,又对后期生产影响不大,一般会被认定为治安案件进行治安处罚。而破坏生产经营罪,在刑法第276条有明确规定,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法律规定,犯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就本题来看,如果故意损坏的是他人正在生长期的农作物,显然构成破坏农业生产经营罪。至于是否处以刑法,主要看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大小。根据司法解释,达到立案标准的基本情形是: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也就是造成损失较大的;破坏生产经营三次以上的,也就是累犯惯犯;纠集三人以上公然破坏生产经营的,也就是团伙作案;其他破坏生产经营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以上4种情形,任意一种都构成了破坏生产经营罪,应该逮捕法办。

但是,损害他人农作物,在某些方面又和损失公私财物罪比较相似,因为损害了农作物,自然损害了他人的财物。到底应该归于哪一个罪,主要是看犯罪人的目的是什么,以破坏他人生产为目的,自然是破坏生产经营罪。如果只以给他人造成损失为目的,可以归为公私财务罪。就本题来说,如果损害他人的农作物,是已经成熟待收割的农作物,或者已经收割尚放在田里的农作物,不存在影响他人生产的问题,可以归为破坏公私财物罪。

综上,故意破坏他人农作物,只要损失较大,情节恶劣,不管是归于破坏生产经营罪,还是构成破坏公私财物罪,都是犯罪行为,应予给予刑事处罚。如果犯罪情节明显轻微,可能归于治安案件或民事纠纷,会给予治安拘留、赔偿损失和罚款等处罚。

  属于治安案件,可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节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简单直接一点说,中国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是不问前因后果的,也就是说两边都动手打的情形中,为什么打,谁先打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个伤重,你说的这案情看下来就是一个双方互相伤害的情况,对方轻微伤,你方也轻微伤,派出所调解为主,实在调解不成,各打五十大板,每人拘留几天结束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