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甩棍防身违法吗_携带甩棍违法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0 16:46:24 人阅读
导读:持有防身甩棍并不违法,但用以犯罪另当别论。防身用品,市面上是可以买到的,而国家也没有明确规定买卖或者持有属于违法,如果市民购买了用以防身并不算违法,但如果用来犯...

持有防身甩棍并不违法,但用以犯罪另当别论。

防身用品,市面上是可以买到的,而国家也没有明确规定买卖或者持有属于违法,如果市民购买了用以防身并不算违法,但如果用来犯罪,这样的防身用品就成为了“犯罪工具”,性质改变了,当然就算违法。

在网上购买的高压电棍和持有防身都不算是违法,但是,这些威力极大的用品如果使用不当,是会带多少危险的。

“在民用标准,购买限制和使用规范等方面,国家的相关部门都应该针对这些商品进行更加规范的规定,保证防身用品真正用来‘防身’。

一般的甩棍是定性为体育用品。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是非法防身武器。可以携带拥有。但是警察是有权利罚没的。带有警徽的甩棍是警用的。这个平民是不可以拥有的。

电棍属于警用器械,个人不得持有;甩棍、辣椒喷等属于管制器械,不得带入公共场所,否则将要承担法律责任。

1、《公安部关于停止生产、销售电 击、强 光、催泪等保安防卫器械的通知》规定,

一、凡生产、销售电 击、强 光、催 泪等保安防卫器械的单位,一律暂时停止生产、销售。现有的保安防卫器械,一律封存,听候处理。

二、凡流散在社会上包括公安、保卫部门和保安服务公司所属的这类器械,各地公安机关应予清查登记。个人拥有的一律收缴。

2、《关于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仿真手 枪式电 击器的通知》明确规定: “仿真手 枪式电 击器和仿真手枪 式催 泪器均属于仿真手 枪类,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持有,各地邮政部门均不得邮寄。各种电 击器 (除电警 棍外)目前均未列入公安装备,不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持有,也一律禁止邮寄。”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 非法携带枪 支、弹 药或者弩、匕 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

非法携带枪 支、弹 药或者弩、匕 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从法律角度说一下吧,省得你再问。

建议你在随身带着这些打架斗殴利器之前,最好查一下这些东西是否属于违禁品。这里有个公式你可以记一下: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对于公民来说都是可行的。反过来说就是:凡是国家明文禁止的,都是不可行的。

不知道你随身携带这玩意干嘛?

1。你所举的情况都出现了拔刀的现象,在例子1中对方拿出砍刀明显处于故意伤害或者杀人的意图,例子2中则由一开始的偷窃转化为了之后的抢劫。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被害人都被赋予了无限防卫的权利,也就是说此时即使造成了对方伤害或者死亡的后果都是不用负担刑事责任的。

2。至于平时带甩棍是否合法,要具体到治安规定里是否允许随身携带此类工具。

3。例子2中的包是不是你的无关,后面小偷拔刀对你意图伤害你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以上,仅供参考

车上放甩棍合法。

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甩棍,没有禁止,就可以使用。甩棍放在车上,还是一种很好的自卫自卫。

二、法律禁止公民使用的管制刀具,甩棍排除在外。

下列管制刀具禁止公民使用。

1、匕首、三棱刮刀、半圆刮刀、三棱刀、侵刀、羊骨刀、猎刀、弹簧刀、扒皮刀等。

2、刀体八厘米以上,带自锁装置或非折叠式的单刃、双刃尖刀。

3、武术用刀、剑等器械。

4、少数民族用的藏刀、腰刀、靴刀。少数民族在本民族区域内使用,还是不违法。以前几年,还可以看到新疆人拿着少数民族用的刀具,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去北方,我也看见很多新疆人、西藏人拿着刀具上列车。

5、它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刀具。

很明显,甩棍对社会治安没有那么大的危害性,公民把甩棍放在车上用来对付抢劫、抢车等违法犯罪分子,并没有危机他人的安全。

甩棍

三、甩棍并不符合管制刀具的认定标准

管制刀具的认定标准是:

刀尖角度小于60度的单刃、双刃或多刃尖刀。刀身长度超过150毫米的各类单刃、双刃和多刃刀具。

不属管制刀具范畴:未开刀刃且刀尖倒角半径大于2.5毫米的各类武术、工艺、礼品等刀具。

四、甩棍不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目录上的警械种类。

五、甩棍放在车上用于自卫,还是可以。但在公共场所,最好别用,引起误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是禁止使用的,如铁车,飞机。使用甩棍法律并不禁止,仅仅是用于自卫与娱乐。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