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制止违法行为符合宪法吗_宪法与公民的关系?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22:43:32 人阅读
导读:有勇气上前制止,但要看当时现场情况。在有能力去处理的时候,就果断的去制止。如果犯罪分子完全占上风的情况下,自己的生命都要出现危险的时候,就要预防出现更大的损失。...

有勇气上前制止,但要看当时现场情况。在有能力去处理的时候,就果断的去制止。如果犯罪分子完全占上风的情况下,自己的生命都要出现危险的时候,就要预防出现更大的损失。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报警,让有能力的人去处理。国外都不建议和提倡公民去见义勇为,只有义务去报警,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不是公民的绝对义务。

当然,当下社会还是希望有很多人能站出来对不法分子说“不”,真正法制社会体系完善了,就会形成该是谁管的就是谁管,普通公民只需报警,剩下的交给警察去处理。

以上观点有待商酌,欢迎讨论!

公民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我认为有两种: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

一,正当防卫,根据《刑法》[1] 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符合条件

它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一、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三、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其与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

二,见义勇为,见义

勇为符合以下条件的自然人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

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

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总之,作为公民,为了维护个人,他人及集体国家利益而阻止他人犯罪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安全及不触犯法律!

特定公民的行为可以是违宪审查对象。一般公民个人行为不是违宪审查对象。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某项规范性文件,或某种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要求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处理。因此,违宪审查的对象,是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以及公权机构包括特定公民所作出的其他处分。      一般公民个人行为不是违宪审查对象。这是因为,只有担负着法定职责的国家机关(如市政局)、特定公民(如总统)或其他组织,才有违宪的可能性,因此这些主体的违宪行为才是违宪审查的对象。

答:1、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衡量着每个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2、一般而言,宪法是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的:

  ①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②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③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

  3、宪法是全体公民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我们每个公民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自觉遵守宪法。



  拓展:宪法定义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没有法律依据。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有三项:1、当兵;2、纳税;3、作证。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