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之内的人员_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哪几种?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1 13:34:48 人阅读
导读: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其有关工作人员不在知悉范围内,但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以外的机关、单位及其人员,...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其有关工作人员不在知悉范围内,但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以外的机关、单位及其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  原定密机关、单位对扩大知悉范围有明确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  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应当作出详细记录。

国家秘密标志是一种法定的文字狱符号标识,用以表明所标识的载体、设备和产品等承载的内容属于国家秘密,并提示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标志具有提示、警示作用,是对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对国家秘密须采取相应保密措施、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对外泄露的提醒、告知,同时也提示知悉范围以外偶然获得涉密载体的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其妥善保护,不得扩散。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是一项强制性法律制度规定,机关单位对其产生、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具有专用性,只能用于标注国家秘密载体和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承载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不宜公开的信息的载体和物品,均不得使用国家秘密标志。


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标注时间。国家秘密一经确定,应当同时在国家秘密载体上做出国家秘密标志。也就是说,国家秘密标志的做出应当与国家秘密的确定同时进行。承办人在依据保密事项范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时,即应在有关载体上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二,标注内容包括密级和保密期限。机关单位对其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密级、保密期限,这是法定的强制性规定。国家秘密标志的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例如,标注为“秘密★1年”或者“机密★会议开始前”。


第三,标注形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实际情况看,国家秘密经常以公文、电子文本等形式出现,因此,标注国家秘密还应当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有关国家标准要求。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2012),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第四,国家秘密标志应当与载体不可分割,明显并易于识别。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标注于国家秘密载体的明显部位,能够清楚地提醒该信息为保密信息,警示对此信息的接触、控制或者保护有特别要求。


第五,不能或者不宜标注的情况。不能或者不宜对国家秘密载体进行物理标注的情况下,产生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作出文字记载,并以书面通知的方式,告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使其对国家秘密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准确、适当地确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是确保国家秘密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并采取相应保密防护措施的重要保障。第一款规定确定知悉范围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工作需要原则。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首先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不应简单地把知悉国家秘密视作一种政治待遇,或者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依据。将工作需要作为知悉国家秘密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二是最小化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把知悉范围尽量限定到最小。第二款规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应当最终限定到具体人员。只有限定到具体人员,才能使国家秘密切实可控、可管,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密管理措施,有利于在泄密事件发生后及时准确地查处。根据本款规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限定到具体人员,国家秘密产生机关、单位无法将知悉范围限定到具体人员的,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应当限定到具体人员。第三款规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之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确需知悉国家秘密内容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机关、单位负责人的批准权限,仅限于对本机关、本单位人员,而且要以工作需要为前提。对于原定密机关、单位明确要求不得扩大知悉范围的,知悉范围需要扩大时,应当征得原定密机关、单位的同意。

1)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的范围。


  (2)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 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3)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 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