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工资条违法吗_不发工资条犯法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4 04:06:07 人阅读
导读:公司发工资时应该同时提供工资计算明细单,一般会在《**市工资支付条例》或《**市工资支付规定》里有相关规定。此类文件属于地方性法规,但是关于发工资时需要提供工资...

公司发工资时应该同时提供工资计算明细单,一般会在《**市工资支付条例》或《**市工资支付规定》里有相关规定。

此类文件属于地方性法规,但是关于发工资时需要提供工资明细单的规定是基础性规范要求,各地方基本上表述都差不多,例如一般会这样规定:

“用人单位应提供劳动者一份个人工资支付清单,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查询本人工资台帐。”

因此不发工资条是违规的。但是不是没发工资,也没有多严重的后果,发放工资明细对公司来说也应该不是个多困难的事情。

因此建议如果公司有工会或类似组织的,可以通过该组织向企业提出建议与意见,协商解决。没有的,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的其他沟通机制例如座谈会、意见箱等向公司反馈解决。

希望有帮到你~

肯定不合理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版)第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所以企业不给员工发工资条是违法行为。企业可能是怕麻烦才不发吧,我们公司就很好,用的悦享工资条,一键导入,快速群发到邮箱、短信、微信公众号。提供纵向、横向、自定义模板。可以随时撤回、重发工资条。你可以给你们单位人事建议一下。

工资条是劳动者的个人工资清单,即是单位支付工资的凭证,也是劳动者了解掌握自身社保缴纳、工资收入及项目的凭证。法律实务中,用人单位以工资保密为由,不给劳动者发放工资条的行为屡见不鲜。当然,这是违法行为。

一、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的行为,违反哪条法律规定?

  • 首先,违反《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工资书面记录要有工资数额、姓名、领取时间、签字等信息,保存两年以上。支付工资时要向劳动者提供一份个人工资清单。
  • 其次,违法《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规定。用人单位负责收缴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告知劳动者本人。
  • 再次,违反《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全员全额申报,向纳税人提供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提供扣缴信息的,是违法行为。

二、工资条对于劳动者有何用途?

工资条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凭证。它不仅是劳动者个人工资的凭证,也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间接证据。

  • 工资条内容反映劳动者工资总额、社保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缴纳情况,监督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依法发放工资、缴纳社保、扣缴税款。
  • 工资条在劳动维权时是重要证据,他可以证明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也是确定个人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工伤赔偿、补缴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的凭证。在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中,对劳动者非常重要的证据。

三、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劳动者应该怎么办?

  • 劳动者可以首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用人单位把工资条发给劳动者,让劳动者知晓个人的工资及社保缴纳情况。
  •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用人单位不发工资条的违法行为。对与劳动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限于篇幅和信息,作如上简要分析。所需进一步帮助,请给我们留言或者私信我。

这个个人感觉应该要看公司吧。有些公司的确是没有工资条的,但是你自己也知道工资是多少这个就无所谓要什么工资条了。但是有些公司的工资有许多方面组成没有工资条的确也不太方便员工对自己工资的了解。所以工资条有没有需不需要可以看公司的公司组成结构,有工资条更加方便吧。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企业不发工资条的行为是违法的

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那既然不发工资条违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公司这么干呢,其实无外乎这几个原因:

1、不愿做,制作工资条费时费力,很多小公司都务必有专业的人事,能发工资就不错了,谁还会发时间精力去制作发放工资条啊;

2、不想做,一些公司有不合法的扣款项,有的不给员工上社保,有的干脆现金发工资不给员工交个税,这么多不合法不合规的,怎敢体现在工资条上,那不是给员工把柄嘛,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愿意发工资条了;

3、还有就是怕工资条发了后,员工之间交流薪资信息,薪资无法保密。。。

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企业做不到合法合规,职场人还是要多学习一些劳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啊。

有任何职场问题,欢迎咨询。

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能明晰地知道自己的工资情况,而且,往往每个人总觉得拿到手的钱比想象得要少一些。为什么会这样?

实际发放工资额度变数多

因为现在招聘人员谈工资时多谈的是税前基本工资,加上N复杂的考核模式,员工听得晕乎乎。到发工资时,扣考勤、扣社保、扣公积金、扣税,每年再遇上调社保公积金基数等,员工会觉得工资好像少了一大块,总怀疑公司是不是多扣了钱。

这时,一个让HR略带为难的问题来了,给员工发不发工资条?

  

如果不发,员工来要,应该是说不过去的。员工有权利知道自己工资明细的情况。当然也有的企业就硬性不给,说是出于保密的要求,员工不得打听工资情况,发工资也要背靠背。

如果发,的确担心工资保密问题,有的员工比较马虎,工资条往抽屉里一塞,自己都忘了,工资条被员工私下传看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另外,估计HR考虑较多多的还是劳动风险!若是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工资条就是铁证。

从法律防控风险上来讲,不发工资条是正途。但若是不发,员工知情权就是个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如何化解难题?

在实践中,HR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化解这个略带尴尬的问题。

1

要加强事先通知与流程性沟通。

工资普遍性调整时,提前发送通知。这一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单独解释的工作量。

如社会保险、公积金基数调整、年资工资发放、工资普调或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时,可以在工资发放前,先草拟好相关的通知,以书面张贴或邮件的形式发给全体员工,让大家预知当月工资会有调整。

注意加强绩效考核面谈流程的执行。在执行绩效考核并调整工资后,需要由HR人员及相应的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面谈,可以对员工详细解释绩效结果和对工资的影响。通过面谈流程的执行,员工会确认对绩效工资的调整,并减少工资发放后的咨询量。

注意其他HR管理流程的执行。在员工入职、离职、调动、转正、调薪、降薪、解除劳动关系等等环节,注意完整执行相关的流程,在这些流程执行中,员工会明晰这些调整对个人工资的影响。

如果这些流程不完整,就直接调整员工的工资,除了违法问题外,必然会增加工资发放后的咨询量,甚至会引发员工的不满。

2

为员工提供工资咨询。

一般,员工工资咨询多发生在工资到帐后一周内。咨询的内容多围绕当月工资的变动原因、变动金额、计算办法等方面。咨询的方式有到HR部门当面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等。

HR可以设定专人、固定的时间接受咨询。如在HR部门专人在工资到帐后一周的每天下午3:00到5:00接受咨询,这样既让员工感受到相应的服务,又保证了HR人员工作时间的安排。

同时,可以结合通知的使用,如发现当面咨询时部分员工有共性问题,尽快补发群体邮件予以解释,减少后续咨询量。

还可以在将员工工资咨询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如绩效考核面谈未执行、某些流程不完善等工作漏洞,形成书面文件汇报HR负责人,以加强改善流程,提高效率,防患于未然。

3

发工资条的几种形式。

如果每个月发放纸质工资条,会是HR人员工资发放工作中一个较大量工作。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这项工作,很多企业正在改变,使用电子方式来代替纸质工资条的发放。

现在通行的主要有以下方式:

有E-HR系统的,给员工开通E-HR帐号,自行查询工资明细。

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加密群发工资条。

与银行联系开通个人网银或短信提醒业务,供员工个人查询工资帐户明细。

即使没有以上发电子工资条的方式,很多企业也不统一发送纸质工资条了,员工如有需要,可以到HR部门索取,HR部门凭需制作或者单独发送邮件,这也大大减少了HR的工作量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薪酬保密。

总之,工资条的管理略带尴尬,HR如果能够做好事先通知、流程性沟通工作,再结合工资咨询、员工电子化查询手段以及按需发送工资条,应该能够在保证员工知情权与薪酬保密间找到一个平衡。

这样应该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按照《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所以如果单位发工资而不给工资条,是违法的。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大部分单位给员工发工资都是直接发放到银行卡上,而不再是通过现金的方式,没有了签字领钱拿工资条的程序。对于单位财务来说如果领导没有要求,做工资条是一件浪费精力且没什么意义的事情,自然不会主动去做。而对于员工来说,只要每个月到账的钱没少,很多人都无所谓有没有工资条;即便希望领到工资条的人,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去举报单位。在单位里形成这种风气后就很难再改变了,对于想知道自己工资如何组成的人员,都是直接去找财务。

不过,其实工资条还是非常有用的,可以看到自己缴纳的五险一金及个税情况,万一出现纠纷时,还能作为劳动仲裁的证据。

对于一些大公司,目前都已经在使用电子工资条这种新的形式,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同时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基础工资、奖金、补贴、扣税等具体明细,非常方便,并且对于财务人员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但是在机关事业单位里,信息系统的升级是比较慢的,功能也不够完善,电子工资条还没有推广起来。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