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房子怎么分割_离婚房子怎么处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2 23:06:12 人阅读
导读:婚后买的房子需要看出资和登记的情况来确定离婚后如何分配。使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房产,不论登记在谁的名下一般都会被认定是夫妻共同房产,离婚之后一人一半。使用婚前个...

婚后买的房子需要看出资和登记的情况来确定离婚后如何分配。

使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房产,不论登记在谁的名下一般都会被认定是夫妻共同房产,离婚之后一人一半。

使用婚前个人财产购买的房产,登记在出资人的名下,一般被认定为个人财产,离婚后归出资人一方所有。

使用婚前个人财产购买的房产,登记在另一方的名下,一般被认定为对另一方的赠与,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之后一人一半。

至于房子的增值部分算不算,答案是肯定的,不然房产的增值部分属于谁?

大家都了解,虽然近期的房价没有明显涨幅甚至有些城市的房价还略有下跌,但是自08年至今,以北京的房价为例至少是涨了5倍不止。如果夫妻二人08年结婚,18年离婚,房产增值了5倍不止,增值部门肯定是要进行分割的。

在离婚房产分割时,有关房产增值部分的纠纷一般产生在一方婚前付首付、婚后共同还贷的情况下,还贷部分的房产增值部分是否应该分割。在实务操作当中,一般房产属于登记人,剩余的贷款也属于登记人,并且登记人需要补偿另一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按照离婚时的约定,继续处理房子。

房子离婚后分割应分以下几种情行:(一)夫妻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且付清全部房款,应属于一方的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二)婚后夫妻一方以个人婚前财产购买的房屋,应属于一方的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三)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四)夫妻双方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包括贷款)房屋,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一般均等分割。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九条

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后房产分割形式多种多样。得根据产权取得时间,购房款来源等具体情况,遵循保护妇女,子女权益,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分割。

第一,全款房。

1,夫妻其中一方在婚前全款买房,且取得了产权证,登记于出资人名下。该房属于婚前购买房租一方,离婚后另一方无权要求对此房进行分割。

2,夫妻其中一方在婚前全款购房,婚后取得产权证。此房属于出资方,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3,夫妻其中一方在婚前全款购房,取得了产权证,登记在出资人名下,婚后产权证加上另一方名字。离婚时双方无过错,原则上平分。

4,婚前全款购房,购房合同上写双方名字,如无特殊约定,属于共同财产,卖或抵押要共同完成,如有约定,按约定比例分割。

5,婚前双方出资购房,产权证上有名字一方,若不承认另一方购房时出过资,不作分割。在不能证实自己出资,且不是赠予给一方,另一方权益法院无力保护。

第二,按揭房。

1,夫妻一方婚前按揭购房,并支付完购房款,取得了产权证登记在自己名下,离婚后此房不分割。

2,夫妻一方婚前按揭购房,取得了产权证,婚后共同还贷,产权登记在首付者名下,离婚时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产权归登记方。未还贷款为登记方的债务。婚后共同还贷的款及增值部分,由登记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购房时签订的购房合同的权利义务由登记方承担,婚前由一方支付的首付属于支付方。未离婚期间,房屋增值及共同还贷部分,如没约定,属于共同财产,共同还贷部分,无论一方工资或双方工资还贷,均属于共同财产。

3,夫妻一方婚前付了部分房款,婚后共同还贷,产权证婚后取得,离婚时分割原则同上。

婚后取得产权证并不意味着应当是婚后财产,还得将财产来源细分为婚前婚后两部分进行分割。

4,夫妻一方婚前付了部分房款,婚后共同还贷,或由一方个人财产还贷,房租升值,离婚时未取得产权证,法院不判决该房屋产权归属,由当事人使用,待取得产权证后,任意一方另行起诉。

第三,父母出资参与购买的房。

1,一方父母出资购买在子女名下,这是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

2,当事人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双方购房,属于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3,婚后一方父母首付,夫妻共同还贷,属于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4,双方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双方按自己父母出资比例共有。

5,婚前一方父母支付全款,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第四,产权证有第三人名字的房屋。

产权证上有子女或父母名字,法院不主动追加第三人,要求另案起诉。

具体法律依据,请详细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夫妻离婚后房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很多夫妻在情感破裂之后纷纷选择离婚,而离婚又涉及了很多牵扯,其中财产分割是令双方最为纠结拉锯的点。

不知道对方名下有多少财产

虽然很多夫妻在一起很多年,每天同床共枕,但是其实对于对方名下到底有多少存款,其实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外面的朋友知道的可能都比你这个曾经最亲密的人多,那么要想离婚时查看对方到底有多少财产应该怎么做呢?

离婚之后到底能拿多少?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离婚时婚后财产是属于双方共同财产的,按婚姻法来说是要均等分割的,但是也不是绝对,如果有一方对均等划分不满,也可以协商,如果协商无果还可以去法院判决,由法院判定双方理应分得多少财产。

虽然婚前财产属于个人的财产,但是如果婚前财产是公司或其他能够盈利的东西,那么这个公司或其他婚前财产在婚后所挣的部分其实也是属于婚后财产,双方可以提出划分。

其次如果二人在婚前就进行了财产公证或是有签订关于婚后财产的协议的话,离婚时就要按照协议上的条款进行分割财产。

如何调查对方的资产

其实许多夫妻还是大致上值得对方名下资产的大概数目的,但是也不乏一方在平时就有所隐藏的,这个时候如果调查对方到底有多少财产呢?

如果你已经准备离婚,那么在婚前就应该收集对方的银行户头,股票,理财产品和其他的收入来源,不能等离婚之后再去调查。

另外有一部分人把希望寄托于法院的调查,但是如果双方没有提出请求的话,法院是不会主动去调查对方的资产的,就算提出了申请也要请求方提供相关的资产线索,根据提供的线索去调查对方的资产情况。

关于提前转移

有一些人害怕对方把钱提前转移,其实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很多人为了隐藏自己的财产会把自己的财产通过赠与或外借的方式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财产。

如果你发现对方有这种行为,在离婚后可以进行起诉追回你的应得财产。

至于婚前多久的赠予算转移遗产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说明去具体判定,所以了解婚前财产就显的尤为重要。这可是防止婚前转移财产的最好途径,如果你知道对方有多少资产,那么无论他如何转移,最后都能靠法院去追回,重新分割财产。

值得说的一点是,当夫妻双方中的一方把钱转给孩子或对方的父母长辈时,很多人就会放弃追究,但是其实转移给孩子和亲人的财产和转移给他人的一样,都是无效的,可以通过起诉的方法去追回,要求从新分割。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更多育儿知识,关注我,了解更多,让我们一起陪孩子快乐长大。

1.先分房子是婚期还是婚后买的,如果是婚前看买的看现在写的谁是名字,谁出的首付,如果房子是有男方自己全款购买,如果房产证写的也是男方自己的名字,那么房子是归男方所有,如果写的是夫妻双方的名字,房子则为夫妻共有财产,如果房子只写了女方的名字,那么对外房子就是属于女方的。

2.如果是婚后买的,那么看首付是家里老人拿的,还是夫妻双方共有财产买的,如果男方的父母全款购入,不管婚前还是婚后的,只要产权为男方,那就属于男方,如果产权登记人为夫妻双方,那就是夫妻的共有财产。如果父母只是出了首付的部分,贷款有夫妻双方共同承担,那么离婚后无论产权登记人是谁,首付的部分属于男方的个人财产,其余的部分也有女方的份额。

婚姻法明确了房产分割的六种情形:

1、房屋赠与未办理过户手续,房产归赠与方,不予分割。


2、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买房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属个人财产,不予分割。


3、婚后由双方父母出资买房,不管产权登记在哪一方名下,需按照出资份额比例分割。


4、婚前买房婚后还贷,属购买方个人财产,不予分割。婚后还贷部分及其增值部分由产权登记方按照比例进行补偿。


5、双方用共同财产以父母名义买房,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房子产权属于父母,不属于夫妻财产,不能分割,只能按照出资情况,算作债权要求偿还出资额。


6、婚后以按揭贷款方式购买房屋属夫妻共同所有,对房屋产权的分割,原则上应当均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