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有案底有什么影响_留有案底有什么后果?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0 00:38:41 人阅读
导读:拘留分两种,第一种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已经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自然人采取短期限制人身自由一种强制措施,最长15天。第二种是刑事拘留,这一种比较严重了...

拘留分两种,第一种是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已经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自然人采取短期限制人身自由一种强制措施,最长15天。第二种是刑事拘留,这一种比较严重了,得进看守所了,是公安机关,检察院,司法机关等对涉及违法犯罪的并且已经触犯到刑法的嫌疑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再还没有法院判决,暂时关押看守所进行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地方,最长是37天。这两种形式的拘留呢,对你以后得生活肯定有影响,行政拘留呢,意味着你进不了公家单位上班,也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等一些国家重要企业,家庭方面呢,对你以后孩子参军,考公务员也是一中负面影响,会有一定的污点。不过,民营企业没什么大问题。刑事拘留呢,会由于你个人的原因,牵连到家里人,孩子呢,也参不了军,考不了司法警官等一些重点大学,你呢,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干点啥挣钱养家糊口了。总而言之,作为国家一普通公民,你要时刻做到遵纪守法,踏踏实实做人,违法犯罪的事千万不要做,它就像一条高压线,触摸不得。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犯罪记录对一个人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你是农民、自由职业者,影响未必有多大;但如果你是公职人员或者某些特定行业的专业人员,有犯罪记录往往是致命的。

以律师为例,在申请执业前,必须去户籍所在地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如果你有故意犯罪记录,是做不了律师的。

什么是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是指人民法院作出有罪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此外,相对不起诉的案件,因当事人确有犯罪事实,只是由于犯罪情节轻微等原因才被不起诉,一般来说是有犯罪记录的。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等属于阶段性的刑事强制措施,不应作为此列。


哪些职业受犯罪记录影响比较大?

一、公务员,《公务员法》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二、事业单位,因故意犯罪、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公证员等。

三、企业的董、监、高的,因经济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五年内不得担任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对特定行业的资格取得的限制。比如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不能考取导游证、记者证等。


犯罪记录还可能对亲属造成负面影响!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高等院校的入学、公职单位的就业、从军都会有政审。而亲属的犯罪记录(尤其是直系血亲)可能会导致无法通过政审。在某些地方这些机关会明确告诉你因为亲属的犯罪记录,你无法通过政审;但是在某些地方他们不会直接告知,是潜规则。

这就类似于古代的“株连”制度,就法治社会来说,是极其不合理的。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我国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制度。

《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近期社会上出现了提倡对性质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也应依法判处刑罚的呼吁。但从社会整体来看,对未成年人进行区别对待是合理的。

如果你有刑事案底,那么这个不会影响三代人,只会对直系子女今后的政审造成影响。刑事犯罪留下的案底,可能会影响到子女的参加公务员考试、征兵、银行、国企、事业单位、军校和警校等的政审。有刑事案件的人无法从事以下九种工作:1、法官2、人民陪审员3、检察官4、公务员5、律师6、辩护人7、司法鉴定人员8、公证员9、警察所以,违法犯罪不仅会毁了自己,还可能对子女未来的生活或者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对三代人都有影响。

普通的民事诉讼中,一个人一旦成为被告肯定要受点苦的。

1、无论原因、结果如何,被告一方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去应诉。

2、如果原告主张没有法律或者事实依据,最终且以调解或者撤诉方式结案,对被告影响最小。

3、如果原告起诉的同时,申请对被告进行财产保全、被告不接传票通过媒体公告送达,且最终以判决形式作出应该是影响最大的。如果原告起诉于法有据,被告将承担财产被查封、冻结,承担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诉讼法,相关裁判文书公告上网等,如果不能正常履行生效判决,还将面对被强制执行,上失信被执行人依据限制高消费人员名单,甚至面临拘留和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严重后果。

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逐渐多元化,人们了解诉讼的渠道和媒介更多了,但千百年来耻诉、息讼的传统观念仍占主流,特别是作为被告一方,大多数情况仍会收到普遍的否定性评价。在征信信贷、企业间交易前调查甚至有些求职者在不太清楚企业或者某个人的信用情况时,都会选择去了解涉诉情况,而这时由于多数人无法知悉真实诉讼缘由也没有能力去分析案件内容的情况下,单靠涉诉案件去选择留去也是对“被告”的额外不利影响吧。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