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轻轨需什么条件_建设轻轨条件要求?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1 09:15:24 人阅读
导读: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民进城落户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轨道交通有快捷、方便、容量大、占地少等优点,是城市缓解交通的一种补充方式。我国现节段是经济大国...

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民进城落户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轨道交通有快捷、方便、容量大、占地少等优点,是城市缓解交通的一种补充方式。我国现节段是经济大国,GTP排名虽然世界第二,但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人均GTP在世界排名还不到中等,需用钱的地方还很多。加之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小城市的经济远底于大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前期投资巨大,运营成本较高,中小城市一般负担不起。所以目前中小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条件还不具备,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强盛、国民富裕,中小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条件自然成熟时,轨道交通就会遍地开花,相信这一天就在不远的将来。

轻轨和地铁的区别不在于高架和地下,主要体现在车型大小。比如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全程高架,但依然是地铁,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虽然在隧道内运行,但依然是轻轨。

采用高架还是隧道,一般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高架的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成本也比较低,但问题在于对中心城区的景观和交通影响比较大。隧道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它的建设成本比较高,建设周期也比较长,但不影响中心城区的景观和地面交通。很多线路综合采用隧道和高架,一般来说,在中心城区采用隧道,到郊区以后采用高架。这是为了综合来说,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是比较特殊的,穿越中心城区但同时全程高架的线路。不过这是因为3号线在建设的时候利用了之前的铁路线,所以从节约建设成本角度来讲是比较合适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所以上海轨交的其他穿越中心城区的线路采用的都是隧道模式。

目前开通地铁或者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都是中国相对富裕的城市。他们在选择隧道还是高架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从城市综合收益的角度来判断,因此基本上都是选择在中心城区内使用隧道方案。他们有承担这种建设成本的能力。不过少部分仅获批轻轨建设的城市,比如安徽芜湖,采用的就是全程高架方案。就芜湖本身的经济实力来看,这种选择还是非常合理的。

建设轻轨的条件要求: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亿以上。

计划单列市又叫做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

目前,中国只仅有5个,自北向南依次是: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青岛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深圳市。

计划单列市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让一些大城市在中国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省一级行政级别。设立计划单列市之初,并未对行政级别做明确解释。计划单列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

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出任这一行政区官员的品级为副省级。

计划单列市历史沿革:

计划单列市的设立是分批的,1983年2月,中央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了搞好这次试点,发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作用,从1984年起,对重庆市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随后,武汉、沈阳、大连、广州、哈尔滨、西安等城市先后也实行了计划单列。1985年9月,国家体改委和国家计委在沈阳召开计划单列工作会议,会上形成了《关于继续落实和完善大城市计划单列工作的报告》。重庆成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

  到1993年共设立计划单列市14个: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宁波、厦门、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市只剩6个。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通知(中编[1994]1号),原先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济南两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包括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而这些城市统称副省级城市。

  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不再是计划单列市。因此中国目前一共有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大连。

大连市(1984年7月18日批准)

青岛市(1986年10月15日批准)

宁波市(1987年2月24日批准)

厦门市(1988年4月18日批准)

深圳市(1988年10月3日批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