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购房需要结婚证吗_按揭买房一定要结婚证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1 07:05:19 人阅读
导读:依我之见:是否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应当以1994年2月作为分界线一一A,‘’1994年2月之前‘’直至持续到现在的应算是夫妻共同财产;B,‘’1994...

依我之见:是否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应当以1994年2月作为分界线一一A,‘’1994年2月之前‘’直至持续到现在的应算是夫妻共同财产;B,‘’1994年2月之后‘’二人才开始同居生活购买房屋的依法是同居合伙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一,我国现行《婚姻法》所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是指适格男女双方自愿在国家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后,即合法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二人购买(单独或共同购买)和所得的财产属‘’夫妻共同财产‘’。而本案例所述‘’没领结婚证一起购买的房屋‘’,严格意义上讲此二人还不能算法律意义上的‘’夫妻‘’,所以,从法律适用的原则意义上讲‘’没领结婚证一起购买的房屋‘’不宜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二,但是,A,我国《婚姻法》贯彻执行过程中国务院根据我国建国以来直到1994年2月之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如经济落后丶法律不普及、公民法律意识淡模等情况其之前的国务院颁布执行的《婚姻登记条例》认可了符合婚姻法法定条件的男女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领证的‘’事实婚姻‘’,如果本案例中提问者所说的‘’没有领结婚证‘’就结婚了并按照几十年前的当地风俗‘’办了酒席‘’请了亲朋好友,而且共同生活几十年也生儿育女,这一切都发生在1994年2月之前,而他们二人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就是过去法律法规和法院判决承认的‘’事实婚姻‘’,他们二人之间持续到今天的关系就是合法的夫妻关系,在这种合法夫妻关系期间所购买的房屋依法就是‘’夫妻共同财产‘’。

三,如果,B,此二人‘’没有领结婚证一起购买房屋‘’的行为发生在1994年2月,即国务院颁布修改的《婚姻登记条例》之后,修改后实施的该生效的条例规定国家不承认不经国家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登记领取结婚证的所谓‘’事实婚姻‘’,那么,从此时起直至现在此二人不经法定机关的登记领取结婚证的行为就不能认定为夫妻关系。当然,连夫妻关系都依法不承认,肯定二人‘’不领结婚证一起购买的房产‘’就自然不是夫妻共同财产了。

四,1994年2月以后不到婚姻登记机关不领取结婚证不是夫妻共同财产,那又是什么财产呢?根据人民法院的判例,一般当事人双方向法院起诉后法院确认双方是‘’同居关系‘’,同居期间各自的财产是个人财产,同居二人出资的财产是‘’合伙财产‘’,即各自出多少,就占合伙财产份额的多少。它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区别就在于夫妻共同财产是夫妻二人共同所有,一旦离婚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平分‘’,即各占1/2。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见谅。

不可以的。结婚必须出示结婚证,没结婚出示单身证明。原因如下:

1、夫妻购房贷款一定需要你们的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之类的。

2、银行一般都会要求要的。但若你有其它较过硬的条件(如地段好的房子的房产证)可能没结婚证也行,结婚证,一般的像营业执照,房产证这个,主要证件都要的,结婚证主要是证明家庭还款能力;

3、不一样这个你要问问你所贷款的银行。每家银行都不一样。他们会告诉你怎么办的;

4、不能通过。建议你直接到民政局去,以结婚证丢失为由,直接补办一个现在的名字的;

夫妻双方买房必须提供结婚证。办理产权证登记时,夫妻双方一定要提供结婚证和户口本,在办理产权证的过程中需要夫妻共同到场,在共同申请房贷时,需要提供夫妻双方的收入证明,如果两人为非本地居民,还需提供双方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否则按照非本地居民贷款政策对待。在办理按揭贷款时,如果其中一人收入较高,通过资质审批不成问题,另外一方的收入证明则无需提供。

婚前全款买房,房子归谁? 根据婚姻法规定,婚前取得的财产为个人财产,婚后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一般来说婚前买房,房子写了谁的名字,就属于谁。 具体而言:结婚前一方全款买房或已还清贷款,房屋落在自己名下,属于自己;婚前一人出资,但房屋落在对方名下,如果没有特殊情形,多会视为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按登记方个人财产处理;一人出资房屋落在双方名下,房屋算夫妻共同财产。 而结婚后买的房子,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万一离婚的话是要分对方一半的,即使当初对方没在房子上花钱。 一方婚前买房,婚后共同还贷,房子归谁?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一般会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 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长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父母出资,房子算谁的? 根据婚姻法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除非父母明确表示是赠与双方的。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没有结婚,双方婚前共同买的房子归谁? 1、如果房子登记在一方名下,且另一方也出钱了,那么分手时,房子归登记方并应当返还另一方钱财。 这里有个前提,即出钱一方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支付了房款,如果没有证据,很难得到保障。 2、如果房子是登记在2人名下,但产权上未记载份额,双方也没有另外约定份额,则按共同共有一人一半。 3、如果写的是2个人的名字,且约定好了分配比例,则一方需支付另外一方其支出的首付费用,房屋价格增长部分则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割。 婚前买房是中国一大传统,婚姻与房子的紧密联系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了解房子归属情况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果因为婚姻破裂走上法庭,法院在处理婚姻财产分割问题时,会根据婚姻破裂的原因适度倾斜,比如一方为过错方,则承当责任更多。另外,如果双方达成了分割约定,法院也会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婚后买房的注意事项:

签约双方亲自到场
在买房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签约过程,如签订买卖合同、申请房贷以及交易过户等,这需要夫妻双方同时到场。 一般情况下,共同买房时房产证上要载明两个人的名字,则应双方亲自到场; 如一方不能到场办理手续,则必须办理公证授权委托手续。 除了签订房产买卖合同之外,申请房贷、办理过户手续时,也需要双方亲自到场。在申请房贷时,有些时候会以夫妻名义共同申请,因此银行方面需同时考察两人的资质,办理相关手续时也必须同时签字。 另外,办理过户手续时,原则上要求同时到场,因为根据《物权法》规定,夫妻共同购置的房产,到底是共同共有,还是按份共有,需要在买卖合同中体现出来,进而在房产证上载明,因此需要双方到场签字确认。但如果无法到场,也必须办理公证收取委托手续,并将相关事宜交代清楚。
证件准备是关键
夫妻共同买房,需要提供的证件比较多,而且一件都不能少。 较个人买房而言,婚后共同买房所需提供的证件要多一些。除了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外,还要提供结婚证等。 在夫妻共同申请房贷时,需要提供夫妻两人的收入证明,如果两人为非本地居民,还需提供双方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当然,在办理按揭贷款时,如果其中一人收入较高,通过资质审批不成问题,另外一方的收入证明则无需提供。
主贷、次贷有讲究
由于信贷政策有变化,因此在确定主贷人和次贷人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不能简单地只看收入的高低程度。 夫妻共同还款时,在确定主贷款人、次贷款人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情况下,在银行住房贷款合同中,只把一方作为“贷款人”(常说的主贷款人)而无论房产证上是否写了双方的名字,另一方都可作为“共同贷款人”。在确定主贷款人时,应当选择夫妻间收入较高较稳定者,同时注意年龄的限制,否则会影响到贷款期限。 此外,还需注意信贷政策的变化。对于非本地居民来说,如果无法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则会被区别对待,如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利率水平上浮,这无疑会增加购房成本。因此在确定主贷款人时,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所占份额提前定
夫妻共同买房,财产所占份额各是多少,最好提前约定好各自所占的比例,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依据《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在共同购房过程中,即使房产证上没有出现另一方的名字,也不影响其对房屋享有所有权。
对你有所帮助请点赞支持!也可关注并私信咨询

  需要身份证、户口簿、购房证明、收入证明、村居委会证明等,如果是已婚的需要结婚证并且需要配偶的身份证件,未婚的需要提供未婚证明,离异的需要提供离婚证明。  买房流程:  (1)到开发商售楼处交纳购房余款。  (2)领取《住宅使用说明书》、《住宅质量保证书》及有关装修规定和表格。  (3)由销售部或物业部陪同业主验房,签署“楼宇交接书”。  (4)与物业公司签订《物业管理公约》。  (5)按规定交纳首期物业管理费,灶具报装费,有线电视报装费,电话初装费等(不同物业有不同规定)。  (6)新业主领取房屋钥匙,办理装修或入住手续。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