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为什么收购亏损企业_为啥收购亏损企业?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5 08:33:41 人阅读
导读:为什么亏损的股票那么多人炒?因为你都说了是“炒”而非投资,炒的精髓就是利用外在因素,利用情绪,快速推高股价,这和基本面关系不大,关键在股票有没有人气,就好似一场...

为什么亏损的股票那么多人炒?因为你都说了是“炒”而非投资,炒的精髓就是利用外在因素,利用情绪,快速推高股价,这和基本面关系不大,关键在股票有没有人气,就好似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一个,每个人都等着下一个傻子用更高的价格从自己手上接走股票,直到没有人接了,GAME OVER!

有句话叫:股市短期提投票器,长期是秤重机。

可以很好的反应出股市的特点,短期来看,股票的涨跌,是由大家“投票”产生的,就好比娱乐圈选秀,选出来的未必一定是唱得最好的、演得最好的、长得最好的,而是大家心中共同觉得TA就是最好的,所以就炒高了,所以股票短期能不能炒起来,关键不在于他能不能涨,而在于大家认为他能不能涨。

同样的,炒作借助的是外在事件,比如很多明显无下限炒作,并不是拿出最好的作品给大众,而是搞出一两件吸眼球的事件,然后迅速升温,就炒起来了。股票也是,虽然有些股票业绩不佳,业绩根本拿不出手,那么就需要博眼球炒作了,这个月说要和某某公司合作,下个月说准备收购某某公司,再下个月准备进军区块链了。

股票本身也是金融商品,短期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比较明显,举个例子,最近猪肉价格大涨,难道是猪比以前更好吃了?难道是猪的价值比以前高?都不是,是因为供应不足,供不应对,所以涨价了。股票也是一样,如果筹码被庄力控制了,实际供求就减少,就能炒起来。在股票供求不变的情况下,看好的人多,同样需求就会拉升股价,而这和业绩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这就是亏损股炒作的原理,不过正如前面所说,股票长期是秤重机,短期炒作如果把握不好其实很难赚钱,长期来说,还是需要投资业绩好的公司,与企业一起成长,做时间的朋友,才是可取之道。

人生成长课堂,遨游股海十载,以自身经验和经历解答股市疑难,与股民共同成长。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分享四种原因来解答这个问题。一是上市公司配合主力做庄的一项举措;二是上市公司重振股票二级市场股价的表现;三是反击竞争对手恶意收购的措施;四是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

在股票市场,主力进驻一只股票做庄,通常会与上市企业达成某种协议。比如本题提到的回购股票。一方面,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能为主力锁住一部分浮动的筹码;另一方面,回购股票在二级市场对股民来说是一种利好,会调动股民买入和持股的积极性。这种情形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配合主力做庄,成了主力的帮凶,当然也达到了自己的某些目的。

某些股票实际控制人持股不多,这会引起资本市场某些力量的关注。如果上市企业被资本力量看中,会在二级市场进行收购,比如通常所说的举牌。应对外界的收购,上市公司会采取回购的手段应对。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万科举牌事件”,对本题有兴趣的股民可以去了解下。

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其实也是回购股票的另一种形式。上市公司对企业未来看好,并且股价下跌显现出投资价值。如今,不少上市企业都有专门的部门去购买别的上市企业股票进行投资或投机,赚取收益。当自己企业跌出投资价值,买别人的股票也要买,自己的股票就更要买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市公司注重自身企业的长远发展,当二级市场股价拉低企业的形象时,企业会进行股票回购。大股东为了增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营造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有信心的架势。比如,上市公司会发布消息,说公司股价远低于企业的价值,公司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以不低于多少钱的价格回购多少股股票。

上市公司的举措都是尤其意图的,回购股票也是。

欢迎评论、点赞,欢迎关注交流!

举两个例子:

桑德收购三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亏损企业2015年5月,桑德环境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拟以自有资金1.3亿元收购哈尔滨群勤65%股权、南通森蓝55%股权,以及攸县供销再生资源100%股权。

桑得表示重组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品牌与技术,开拓国内医院市场。

之前乐视网并购连续两年亏损的乐视影业视影业具有“轻资产”的特点,其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小,账面值不高,而乐视影业的品牌、声誉、签约导演及演员、发行团队的价值均未在账面体现。

因此,并购乐视影业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为什么要并购这些亏损企业?

从几家公司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主要还是出于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未来发展考虑,以及对标的公司有一定的信心可以扭亏为盈。但是,这些大公司可能忽视了并购的亏损公司短期内给自己带来的沉重负担。

有些上市公司前三季度都是盈利,但到了四季度却巨亏,这是为什么?

其实很正常,通常来说四季度都是财务大洗澡的时间,也就是在公布年报的时候,你会发现某公司前三季度都是赚钱的,甚至当年的业绩预告也是赚钱的,可业绩修正过后,立马从赚钱变成了亏损。

事实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上市公司财务大洗澡:

1、商誉计提减值

俗话说无收购不商誉,也就是说商誉是收购所导致的溢价,比方说A公司收购B公司,B公司值10亿,但是真正的收购价确实13亿,而A公司只支付给B公司10亿,这多出来的3亿就是商誉,算在资产里面,但实际上并没有这笔钱,那么这笔钱最后是要扣除的,方式可能是部分计提商誉减值,但也可能一次性计提商誉。

比方说2018年的天神娱乐,公司市值才几十个亿,但是当年计提商誉就高达80亿,这不是闹着玩吗,所以,对于有较大商誉的公司,我们在年报公布期间一定要做出相对的规避。

2、存货计提减值

很多公司都存在这个情况,积压的库存是会降价的,甚至过期,比方说科技产品,今年的产品放到了明年,价格能一样吗?再比方说药品,有的药品已经过了保质期,还能拿出来销售吗?

所以,会出现存货计提减值的情况,比方说2018年存货减值的欧菲光,存货减值超过20亿,存货可以转化为资产,而存货也是成本,所以,资产跟成本是相互转化的,否则恒等式就不成立了,再比方说去年的阿胶,一样是存货的问题。

3、财务造假

这才是最恶心人的地方,有的上市公司没有下线,只要能藏得住,就一定不会公布自己账上压根就没钱的情况,财务造假的暴雷是每年都有的,但是往往有以下几个情况,会出现暴雷。

比方说前年暴雷的康得新,其账上有150亿货币资金,但是却无法支付十几亿的到期债券,而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康得新账上根本就没有150亿资金,但是银行账面资产有这个数字,事实上这些钱早就被大股东的关联账户转移了。

再比方说辅仁药业也是如此,这个更扯淡,账上显示有钱,但是去年却无法支付十几个亿的分红,这种低级错误真实管理层的尴尬,明知道账上没钱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跑来分红,结果分红款无法到账,于是我们才知道其账上根本没钱。

这种财务造假是几乎查不出来的,银行根本不会让散户调查某上市公司账上到底有没有钱,而财务报表很干净,很难分析得出造假的情况,所以,这种暴雷只能投资者自己认栽,甚至包括机构投资者也一样没辙……

所以,大多出现财务大洗澡的上市公司都属于以上三条中的一种,事实上还有很多的套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原因,除开一些的确无法查到的情况外,只要能让你产生疑惑的财务数据,我们就应该规避,以此来尽可能降低投资中犯错的次数,计提减值是正常的,至少不会让企业伤筋动骨,但是财务造假是致命的,企业可能会完蛋,投资者的血汗钱亦可能会失去……

追问: 同志,有些公司要借壳上市,那么还承担债务啊? 回答: 买壳或者借壳上市,重新运作的成本包括对“壳”的不良资产的处理成本,也就是原公司的所有债务。

别忘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追问: 怎么亏损公司的资产可以剥离一些有毒资产,收购的公司就轻而易举的把被收购的公司拿下! 回答: 亏损公司的有毒资产被剥离时,往往会提出一些附加条件。

比如在雇佣外籍员工或者涨工资方面会有一些压力。

这些都可能会造成资产剥离方面的障碍。

收购的公司有时是不能轻而易举的把被收购的公司拿下的。

追问: 还有,怎么理解先破产,后重组啊?第二,真的有一元钱收购的吗? 回答: 1,先破产,后重组是由股份最多的持有者决定的。

上市公司在破产以后,还有机会重组,以前有一些上市公司已经被债权人宣布破产了,到最后还是重组成功,比较典型的如郑州百文,被债权人宣布破产后,最后由三联商社出面,与债权人协商后,最后重组成功。

2,所谓的“一元钱收购”只不过是一个表面上的操作形式,关键其中背后真正的收购的资金。

在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一元钱收购是不存在的。

国内不可能了,但是国外可以。

根据股市的常识,上市公司基本面决定股价,这意味着,只有上市公司赚到更多钱,股价才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但是也会出现一些特例,上市公司一直亏损,股票却一直在涨,这主要是投资者看好公司未来的预期或资金炒作两方面的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找到股票上涨的深层次逻辑,才能搞清这个问题。

  • 公司亏损,但有良好预期

虽然说这类公司目前是亏损的,但是因为公司所处的行业具有良好的成长前景,并且公司在行业内有明显的竞争力,使得投资者看好公司的未来,因而目前业绩亏损并不能反应公司的真实价值。

这类公司,一般是现金流稳定的科技类公司,前期需要投入较多资金,比如需要进行持续的研发,暂时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公司自然是一直亏损,但是一旦未来公司技术研发成功后,为投资者带来的回报就是巨大的。

所以这类公司即便业绩亏损,还是有投资者看好,他们看好的是公司的技术实力,因此不断买入并持有,推动股票会一直涨,比如很多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研发的公司,像美国的特斯达公司,人造肉研发的BeyondMeat公司等,即是如此。

再比如互联网类的公司,前期需要持续投入抢占市场,同样会造成持续的亏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可以获得不断的融资,保证业务规模的扩大,机构依然会看好未来公司扭亏为盈,股价也会上涨。比如以前的京东,还有美国亏了20年的亚马逊,比如美团点评、拼多多等,也是一直亏损,但股价一直涨。

  • 业绩不佳,仅靠资金炒作

这种情况和前一种有很大的区别,这些亏损公司并没有什么美好的前景,而只是依赖资金的炒作驱动,比如有大资金看好这只股票的某个题材,本身公司又是一只小盘股,大资金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建仓,然后拉抬股价,吸引散户跟风,同样可以推动股价不断上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仅依赖于资金炒作的亏损股,上涨都只是阶段性的,当大资金赚到钱之后就会撤离,股价就会见顶下跌,最终价值回归,从哪里涨起来又跌回哪里去,让无数追高的散户被套牢,需要注意风险。

因此:

对于业绩亏损而一直上涨的股票,应该具体来看上涨的原因。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有些公司是值得投资的,比如当初的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亏损的,现在成为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但是对于第二类纯炒作来说,则一定要注意风险,因为所有炒作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公司被收购,估值如何确定,这个是交易的核心,这个得分两个层面说,一个是被上市公司收购,第二个是被非上市公司收购,下面分开来讲:

一、上市公司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非借壳收购;第二是借壳收购。

1、非借壳上市

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一般都会有业绩对赌的协议,这个几乎是上市公司收购的一个通用法则,其中就有一条市盈率的线,这条线不是监管机构发文规定的,但是几乎是所有上市公司共同遵循的一条线,这个市盈率的线就是“15”倍,具体什么含义呢?公司的估值和业绩对赌中第一年的净利润的比值,这个比值一般不超过15。业绩对赌(承诺)的业绩期限是多久?一般是3年时间,在整个三年期限内的平均市盈率是不会超过12倍。

以上和第一年净利润相比的市盈率15倍,以及和3年承诺的平均市盈率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通过过往上市公司收购企业的估值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几乎都是在这2条线以下,尤其是3年平均值,几乎没有超过12倍市盈率的。

2、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估值普遍高于普通并购重组,一般来说借壳上市估值按对赌期平均净利率计算的PE可达15倍,按对赌期第一年预期利润计算可达20倍,为什么对于借壳上市的标的的估值更高?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对新公司的预期更高,第二是需要安置老员工,所以给与了更高的估值。

所以你的公司年复合增长率10%以上,如果是被上市公司收购,10倍的市盈率是可以的。

如果市盈率特别高,会怎么样?举个例子:万达电影收购万达影视,这个收购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持续了好几年,2016年5月份万达电影披露了以372亿元收购万达影视,收购市盈率为当年承诺净利润的28.62倍,三年平均净利润的21.89倍,也就是说市盈率分别为28.62倍和21.89倍,这两个数据明显高于我们前文讲到的15倍和12倍,结果如果?当月就收到了深交所对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对赌问题的询问,到8月,万达电影中止了该次重组。

非上市公司收购

非上市公司没有监管层的监管,估值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的,这个全靠双方去谈,只要对方愿意给,你喊高了也没关系,做这方面非常专业的人也不多,因为专业的人都在证券公司做上市公司项目了,没几个人去做非上市公司项目间的并购。但是基本可以参考上市公司同行的操作以及估值,上市公司的操作是一个参考价值。

对于非上市公司收购就好比非上市之前的融资的估值,其实都有很大的随机性,具体可以看小米和美团,这两个明星企业上市以后都破发了,跌了还不少,小米跌了都40%了,上市前进去的资本基本都亏了。所以估值的模型永远只是一个参考,在这个参考之下上下浮动都是正常的,卖方想卖更高价,买方想少出钱,这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对方不太傻,都会找一个市场的类似标的作为参考。上市公司就是很好的参考标的。

因为它亏损的只是账面上的亏损,企业的实际资产是增值的,并没有发生亏损。现实中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最后的净利润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只要这个是正值,那么就可以保证企业一直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举个例子:以京东为例,京东可是连续亏损过十几年的,但是京东当初的估值反而年年在升高,难道投资者都是傻子吗?显然不是,这是因为京东的经营性现金流非常好,京东之所以长期出现亏损,主要系其每年的投资太高所致(当初自建物流及仓库,花费了太多的资金),也就说如果京东不对外投资其他的,那么其实它的利润是正值。

这么说,或许还有人不了解,在更简单的说明,比如你今年收入20万元,你一年的支出大概为5万元,那么正常而言,你一年的净收入为15万元,但是如果你今年购买了一套房子100万元,那么你今年的实际支出就是105万元了。若是我们编制利润表,那么你今年的利润就是-85万元。虽然利润是负数,但是你的个人资产实际并没有减少,所以这种因投资产生的账面上亏损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经营。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只要这个是正值,那么企业实际就是源源不断在赚钱的,财务上的亏损,很多只是为了避税,到处投资而已,比如现在的美团、滴滴,就经常干这种事。

如果说企业没有其他特殊的原因(如上述的投资因素,如商誉减值因素,)导致的亏损,那么这种情况肯定维持不了多久,最终都是破产倒闭的结局。

总结

上市公司亏损几亿几十亿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市值,还不会倒闭,这是因为这只是财务上的亏损而已(特殊原因造成的),企业的实际经营并未亏损,企业的资产并未减值,反而一直在增值,所以说企业不会倒闭,因为它的整体运营是良好的。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