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剐蹭车内有感觉吗_轻微剐蹭没感觉到算逃逸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4 10:31:54 人阅读
导读:首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节轻微、无人员伤亡、负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责任、无重大财产损失的,是不构成交通肇事...

首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节轻微、无人员伤亡、负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责任、无重大财产损失的,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不能被认定具有“肇事后逃逸”情形。其次,肇事逃逸的主观目的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方没有此目的,也是不能认定具有“肇事逃逸情节的”。具体的要根据案情结合实际各种因素。你基本不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对方可能想混俩儿钱,也可能为了口气。他做的对。要是我也会这么做。两种思路第一,一口咬定当时不知情。不协商,交警怎么判,你就怎么办。第二,陈述事实,协商解决,肯定要花点钱。估计对方就是生气的可能性大。好好说,软的不行再来硬的。

轻微剐蹭没感觉到算逃逸,毕竞是发生了交通事故,行车时没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没感觉到不是理由。

作为一名老司机,树枝轻刮也是能感觉到的。所以剐蹭应该是知道的。但侧面如果轻轻带倒人,如果不注意有可能车内没感觉。一般老司机是注意反光镜的。应该能观察到。

开车刮了别人,一般来说,都是能感觉得到的,因为毕竟你碰到了东西,他车里面都会有一艘感应的。如果说。太轻微的话,偶尔是可能感觉不到,或者说自己太在意的话,如果细心的人的话,一般还是能够感觉得到的。



首先,这一说辞站不住脚!

驾驶机动车撞了人,不管你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离开肇事现场就是逃逸行为,不管你如何狡兔三窟,也难逃交警的眼睛。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在路上凡是碾压了突起的物品或刮碰到任何物品(包括人)开车的人都会有感觉,撞了人或压了人没发现,径直驶离现场,就是推辞、说谎,就是想逃避责任,没有二说,“不小心”“没感觉”一词在这里是说不过去的。

逃逸行为并不是一概而论,处罚也有轻有重,也要分情节。比如说,伤者当时并没有死亡,而是肇事者逃逸后致伤者死亡的; 明知当场致人死亡却不留在现场报警、施救的; 拉走伤者弃之荒郊野外的等情节持别恶劣的,在《刑法》上至少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终身禁驾。

但是有悔改之意,诸如逃逸后又返回现场的; 离开现场后去投案自首的; 送至医院抢救后又偷偷离开的; 受害者存在一定过错行为的,这在逃逸行为中属于较轻情形,法院会根据公安、检察院等部门提供的证据材料,根据肇事者悔罪的态度、情节的轻重、赔偿的数额酌情量刑,也不会被终身禁驾。但是,凡属于逃逸,都要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因此,发生此类事故,不要有侥幸心里,一逃了之,否则,本来就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就会演变为交通肇事逃逸案,悔之晚矣!

就像刚娶的媳妇就让人家亲了一口一样,心绞痛

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应该报警,知道发生事故故意逃逸那就要扣12分,罚款2000元,严重的还要负刑事责任。

按你说的是擦了一下,由于伤痕不明显,你也把车子停在被擦车辆旁边,这个一般不会判定肇事逃逸。

既然你也赔钱修车了,车主如果表示不再追究,那就没有问题。

但是关键一点,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告诉你,一定不要说知道发生事故,在不知道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离开事故现场,除了肇事逃逸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驶离现场。

我有次在开大货车的时候,别人追尾我屁股,我开车二十多公里被追上。

交警队领导给我说知道发生事故离开是逃逸,如果我确实不知道被追尾,或者根据逻辑驾驶员有可能不知道发生事故离开现场,一般不会认定肇事逃逸。

所以后来报了保险公司,交警因为我驶离现场,无法通过事故现场判定责任,让我承担全部责任。

肇事逃逸和驶离现场的区别太大了,肇事逃逸保险不赔商业险,驾驶证还要扣12分,损失还要自己承担。

驶离现场只是离开现场,承担的事故责任会多一些,但是保险公司会承担的。

建议你和车主协商好,然后去交警队说说好话,有时候轻微擦伤是感觉不到的,当时以为还有一点距离,没有撞到,所以没在意,知道谁会逃逸呀,都有保险公司。

我相信交警也不会认定肇事逃逸的,没有进入程序的话可以直接让你们私了,问题不会很大。

真的确实不知道发生事故,就是事故认定书下来判你肇事逃逸,那么也可以通过法院起诉,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维权。

事故认定书在法院面前只是参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文书,法院会根据事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判决。

以上只供参考,具体请根据个人情况来处理。谢谢邀请!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