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欠钱人玩失踪怎么办_朋友借钱之后失联怎么办?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1 04:09:08 人阅读
导读:感谢邀请,只能尽力找朋友的亲属、朋友,实在不行,起诉吧答:如果他是假失踪那就拿着借条直接去起诉。法院会做缺席判决,判你赢,然后你就可以拿着判决书去申请强制执行了...

感谢邀请,只能尽力找朋友的亲属、朋友,实在不行,起诉吧

答:如果他是假失踪 那就拿着借条直接去起诉。

法院会做缺席判决,判你赢,然后你就可以拿着判决书去申请强制执行了! 如果他是真失踪? 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欠款人为失踪人,由他的财产代管人从其财产中来支付。如果代管人拒绝,就起诉由法院来强制执行!

从目前的法律看:“老赖”玩消失?胜诉方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因为现有的法律对“老赖”没有啥作用,只不过也就行政拘留。最后法院执行局也是不闻不问。如果把“老赖”纳入刑法,追究刑事责任!那“老赖”跑那去也都能抓回来!但是从目前看:把“老赖”玩消失的责任推给了“胜诉方”债权人,就是知道“老赖”的所在位置又有何用?不也同样是所谓的:“执行难”吗?

所以,我也一直在说:要想彻底解决“执行难”?只有“老赖”入刑。“老赖不入刑,一切等于零”。

小菜前些年做过几年的民间借贷,后来也代理过一些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有些经验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先看出借资金的合法性

你把钱借给别人,别人到期不还你的钱,跑路了,失联了,这个时候你怎么办?自认倒霉吗?显然不是的!虽然你是放贷人,但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个时候,你想走司法途径,取得司法救济,需要先审查你借出去的钱是不是合法的?也就是你借出去的钱是不是你自己的合法收入?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如果你借给别人的钱不是自己的合法收入,比如是通过亲戚朋友集资来的,或者是套取金融机构资金再高利转贷的,诉讼到法院都是不会得到支持的,也就没有必要去法院折腾。

如果你借出去的钱都是自己的合法收入,比如工资奖金所得,投资收益所得,接工程所得,有合法的证据材料,那么是可以走司法途径的,只要证据确实、充分,大概率都会得到法院支持。

还有一个合法性问题,就是你是不是职业放贷人?

如果你是职业放贷人,也建议你不要走司法途径了,不然钱要不回来,还要扯出其他问题,就不好。

第二、如果你的钱不合法怎么办?

如果出借的钱是集资来的,或者套取银行的钱高利转贷的,就死了走司法途径的心,走不通!不受法律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自己想办法要钱。

自己想办法要钱的路子很多,但现在受到严格管控,定位找人关系不好也行不通了,借出去的钱少也划不来这么干。

想节省费用就自己搞,想省心一些的话,就委托给专业人士去做。但不管怎么要钱、找人,都要合法,不要钱没有要到,还把自己整进去了就不划算。毕竟钱没了无所谓,再挣就行了,人进去了,想挣钱都没机会。

要是对方确实没钱了,就算人找到了也于事无补,起不到什么作用,还花费很多费用,也不划算。

第三、借出去的钱合法怎么办?

如果出借的钱是合法的,就准备好证据材料,直接去法院诉讼,对方失联、失踪,没有关系,法院会采取公告的方式送达,公告通知对方来应诉;如对方不来,只要证据充分,法院缺席判决也是很有利的,基本你怎么主张,又有证据支撑,法院就会怎么判。

拿到法院胜诉判决后,等待判决生效,生效后,即可以通过执行程序,寻找财产线索,执行借款人名下的房子、车子、存款、股权等财产。

如果借款人上面这些财产都没有,也不用捉急!慢慢等吧,慢慢找吧,有胜诉判决在,以后总有机会的。

最后,小菜的一些建议

1.现在是法制社会,做任何事情都要合法,即便损失些利益也是可以的,不要过于看中利益而忽视了行为的合法性,不然要吃亏。

2.借钱后跑路、失踪的大有人在,有的是耍赖,有的是无奈!不管哪种情况,都不要急,慢慢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都能解决,无非就是时间问题。

你用八千块,就让一个大活人消失,这钱花的值。为了八千块,他也能放弃自由的生活环境,他也确实把自己标价很低。先把事情放下来,欠账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为了讨要自己的钱,还累的精疲力尽,那成本就更大了。放心吧,迟早会回来,你的钱买不下他乡情,有了肯定会给你送过去的


总有人问律师:这钱能要回来吗?对方没钱,起诉、执行有用吗?统一答复

不管是借款还是货款,一些欠款类的案件中,当事人找律师时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这钱能不能要回来?”

在很多案件中,这类问题律师还真不好回答。如果当事人手里的证据资料齐全且无虚假,律师根据客观证据对案情进行分析,对诉求能否得到法院支持也就是俗话说的“是否胜诉”还能做些预判。但拿到胜诉判决和拿到钱是两个概念。

很多没有诉讼经验的人打官司胜诉后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法院有义务帮自己把钱要回来。实话实说,现实中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胜诉后,对方不给钱,你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是不会主动管的。你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判决的钱是不是能很快顺利地拿到手,还要看债务人的财产状况。

根据案情及债务人财产情况不同,胜诉后是否能顺利拿到钱的可能性也不同。

一、能否顺利执行,大致分三种情况来判断%20

1、债务人有足够财产(尤其是资金)偿还债务,且个人资信、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这种情况下,之所以不主动付款,通常是因为双方在合同履行期间有误会或纠纷,并非没有支付能力。

通过法院判决确定债务数额后,甚至不用申请执行,就会主动给付。即使因各种原因未主动给付,当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后,因有足够资产执行起来通常也不会有什么障碍,尤其是在账户里现金资产足够的情况下,执行就更加方便了,直接到账户划扣就行了。%20

2、债务人有一定资产,但不易变现,个人资信、经营状况出现困难。

这种情况下,债务人的资产也许仍足以偿还债务,但现金不足,可能是房产、车辆、货物等其他资产。现金不足,遇到困难,也许是债务人未按时付款的原因。实用法律知识

当债务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债权人最好及时起诉并考虑申请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保全、查封。以免债务人在诉讼期间转移资产,导致最终执行出现困难。

这种情况下申请执行后,由于现金资产不足,对于其他资产,是否方便执行、能否很快变现,法院要酌情处理。执行也许会遇到障碍。但是只要资产在,且确实不至于资不抵债,最终债权人的债务应该还是能实现的。%20

3、债务人确实没有相应资产还债,无力履行判决。

律师负责帮当事人代理案件,法院负责审理案件,钱还得从债务人身上出。如果债务人真的没钱,那即使法院作出胜诉判决,也可能会导致暂时无法实现债权。确实无法执行的,法院也只能暂时中止执行。真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无奈的!

二、关于向法院申请执行的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1、要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申请执行,否则可能导致判决书过期。

按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是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但杨律师建议,申请执行还是应该尽快,已经到法院打官司了,俗话说就算撕破脸了,对方不履行判决,根本没必要反复催要,应尽早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与起诉不同,目前申请执行不用申请人预付执行费用,对申请人来讲,并不增加维权成本。

2、申请执行不是交份申请给法院就完事大吉了。

有些人交了强制执行申请书,就回去等着拿钱了。碰到好执行的案子也许确实能坐等拿钱。但碰到不太好执行的案子,只是坐等的话,可能会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

杨律师要提醒您,向法院申请执行,也不能全指望法院,要尽可能向法院提供被执行的财产线索,尤其是在前述执行情况中第2种和第3种的情况下,有无合适的执行线索往往决定着执行的顺利程度。而且,关于被执行人有钱还是没钱不是拿嘴说的,要看证据。

当然,法院也可能会主动去查询被执行人银行账号、房产等情况。但是,也可能一定期间内不会去查,等再查时也可能原本有的资产已转移,所以,如果自己能提供一定要尽量提供。

而且,申请人要主动联系法官沟通、了解执行进度及问题,那么多案子堆在执行法官手里,法官也是很忙的,你主动些没坏处。

3、被执行人确实没钱,起诉或申请执行是不是就没用了?

除非被执行人是公司,且已经进入破产程序。否则即使暂时找不到被执行财产,导致暂时无法执行,也不代表债务就永远收不回来了。

就个人来讲,现在没钱,不代表过些年肯定也没钱,现在没找到财产线索,不代表将来找不到。

就企业而言,暂时经营不好,不代表真的就没转机了;企业没钱,如果股东有出资不实或抽逃资金、转移资产等行为,还有机会追究股东的责任。

总之,机会还是有的。而且目前趋势来看,最高院对于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还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两年通过限制消费、不诚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等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有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执行案件,当老赖被限制上飞机、没法贷款后就找法院哭着喊着主动还钱的事儿也不少。如果将来这类措施越来越到位,执行难的现象应该会有效缓解。

但如果当事人因为现在感觉债务人没有能力偿还,认为起诉或执行是白费力气,而放弃了起诉或申请强制执行的机会,导致自己的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将来有一天你发现对方有钱了,却发现债权诉到法院已经无法胜诉,或者判决书已过期不能申请强制执行,那就悔之晚矣了!

怎么办?理性的处理就是走法律程序。有的人由于是乡邻或者平常关系好的当时借条都没有,转账的凭证都没有留,去法院也没办法。只有给他以牙还牙了,在不发生很大的肢体冲突的情况下不能在给他留什么情面了,因为从他想赖账的那一刻起,你们的什么关系都消失了,甚至是仇人的关系了。钱不要是不可能,因为每个人挣钱都不容易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