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一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_入职一年多未签劳动合同应该怎么做?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0 00:43:20 人阅读
导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你双倍工资,补交社保,支付经济补偿。关键一点就是证据,需要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据。至于工作了多少时间,可以用“举...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你双倍工资,补交社保,支付经济补偿。关键一点就是证据,需要你和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据。至于工作了多少时间,可以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在仲裁或诉讼时由用人单位出具,因为每个人到一个地方工作都应该填写入职表。这样也就证明了你的工作时间,发工资你也要签字,工资发放表也应由用人单位出具,这就证明了你每月的收入状况。


“举证责任倒置”在劳动法领域广泛存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13条特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也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如果你想全面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你看一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你才能知道用人单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你的权益,会使你一生受益。

根据法律相关规定,你可以要求公司支付你11个月的双倍工资。但是,先别考虑钱的问题,你得先证明你们之间的劳动关系,才能适用《劳动法》等相关法律。

企业用工有多种形式,有劳动关系、有雇佣关系、有承揽关系等等。如果是以某结果为条件,而用工,可能就不适用《劳动法》,比如承揽作业。所以,你得先固定你们之间是劳动关系。鉴于你们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你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证明,比如工资单、社保证明、工作服、打卡记录等等。在收集到以上证据(越多越好)之后,你可以申请劳动局或是劳动监察大队,以确认劳动关系。之后,再谈赔偿问题。

去劳动仲裁哪里有你想要寻找的答案

首先表示疑问的是,为什么会忍受了一年没有工资,现在才提出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是想指责提问人,只是想告诉大家,对自己的工资有疑问,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要尽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一直拖着不去解决,这样下去损失会越来越大。


话不多说,来谈一谈老板欠薪一年并且自己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欠薪一年并且未签订劳动合同,明显是严重违反了劳动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日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补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去哪里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可以选择去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不过需要提供相关证据,例如考勤记录、和老板或者同事的通话等,用来证明自己的上班事实。


虽然上班事实的举证责任由劳动者负担,但是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单位掌握着其上班事实的证据而拒不提供的,单位就要考虑承担败诉的后果。


关于工资具体数目,因为一年都没领过工资,所以具体数目很难确定,可以先和单位协商调解,协商不成,劳动部门会根据材料,案情酌情判决。不服判决,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恭喜你赚大了,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获得实发工资的双倍补偿(包含已实际发放的部分)。具体操作如下:

搜集用工证据。

你这种情况比较好搜集,首先去所属人社局社保中心,凭身体证调取社保缴纳清单;然后去工资卡所属银行的任何一个网点,打印工资清单。

这样,你作为用人单位员工的证据就充足了。当然,你能把每天考勤的记录,以及其他员工写的证明,一并准备好就更好。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与公司交流,争取协商解决。

此时,你与公司交流,明确提出,补签劳动合同,且要求发放拖欠的工资。并以平和的语气告知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是需要双倍补偿工资的。

通常情况下,公司知道理亏,会和你补签劳动合同,发放拖欠工资的。由于社保都是按时缴纳的,如果你还想在那儿干,你也不亏,事情就结束了;如果你不想干了,那就要争取双倍补偿了,一般公司都不会爽快给你补偿,而是大多采取不理采和拖延的战术。

此时,你就要采取下一步。

去所属人社局的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带上你是用人单位员工的证据,直接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工作一年了,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且还拖欠工资,请求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劳动监察大队对这类案件会立即查办,因为企业不合法用工,劳动监察大队除了有权勒令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及时发放工资外,还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罚款处罚。

如果用人单位在受到处罚通知书后,还傲慢处之。劳动监察大队会教你如何操作的,如到劳动仲裁院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

【凡尘漫记】:按劳动合同法,你可以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一年的双倍工资。

但是用人单位与你未签劳动合同已经超过一年了,所以需要注意仲裁时效。

可以看我上一个问答,关于:上班三年老板不给签劳动合同,如果我主动辞职,还能不能申请双倍工资的赔偿的回答。

我是【凡尘漫记】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请关注☞@凡尘漫记

职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法律给予的职工较多的保护。职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主动离职,但是要避免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并要遵守一定的程序。下面,我将你的情况对照法律规定,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一、职工可以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法》规定,职工提前一个月告知用人单位的或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
  • 职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的,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是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二、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 从第二个月到满一年的时间内,要支付职工双倍工资。也就是需要向你再支付十一个月的工资。
  • 从满一年起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你主动离职的话,这个对你争取利益没有多大帮助。

三、你可能还有其他的利益。

  • 社保费。有的企业现在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往往不缴纳或者少欠缴社保费。该种情况可以向劳动大队投诉或社保经办部门、税务部门要求补缴。
  • 住房公积金。很多的职工在离职时,经常在忽略住房公积金,错误为认为住房公积金用人单位可以缴。实际上,住房公积的缴存是强制性。职工可以向当地的住房公积金中心投诉,要求追缴用人单位未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损失。
  • 带薪休假工资。职工连续工作一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如果用人单位未安排带薪年休假的,应当向职工支付平常工资三倍的未休带薪年假工资。
  • 失业保险损失。用人单位未给职工缴纳社保费的,职工在离职后就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这样职工的损失由用人单位支付。如果职工主动离职的话,是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
  • 经济补偿金。如果职工离职符合条件和话,用人单位需要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主要是在职工没有过错是的情况被辞退、用人单位过错的情况下职工主动离职及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形,用人单位需要向职工给予经济补偿。

四、给你的建议。

  •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是职工可以主动离职而获得经济补偿的条件,你可分析一下,用人单位是否有过错,如果有过错的话,你离职时是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的。比如: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不按照发放工资、规章制度违法、劳动保护不符合安全条件、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情形的。
  • 对你的要求不能满足的,你可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情况,要求对离职赔偿进行调解,也可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劳动争议。

没有社保五险,也没有劳动合同,这样的做法肯定是违法的。我们分别从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维护来分析。

能够获得的劳动权益有这些!

一、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自己入职之日起第二个月,一直到最近一个月,期间每个月双倍工资的差额,这个基本上要通过劳动仲裁才能获得了。

二、未缴纳社保五险,可以要求公司补缴,这个需要去社保部门去投诉并申请补缴。

需要如何才能获得这些权益?

一、问题的最关键是如何证明劳动关系,因为在劳动争议中,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劳动关系的成立,否则就没办法进行下一步了。

二、因为没有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保,那么最关键的就是看工资发放记录这些。

三、如果没有工资发放记录,那么只能看工作记录、工作牌等一切有公司痕迹的证据。

四、另外就是请其他员工作为证人来证明。

总之,对于未签劳动合同又没缴纳社保的工资,劳动维权宜早不宜迟,越晚自己越被动!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