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工资标准和最低基数_五险一金最低基数是多少?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8 20:40:22 人阅读
导读: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楼主你好,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任何企业和单位和我们的员工建立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就应该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待遇,那么这个社保待遇它...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任何企业和单位和我们的员工建立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就应该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待遇,那么这个社保待遇它主要包括的是五险的待遇。所以说五险是属于法定的交费标准。

当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话,也应该正常的缴纳五险,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职工的工资待遇低于你们当地的交费标准的60%的水平,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社保待遇就应该按照60%的最低标准来缴纳。基本上可能很多地区都是在3000元左右的一个水平,那么就是这个最低标准,如果说你的工资待遇低于3000元的话,那么就要选择社保的最低标准,因为社保的最低标准是不能再低了,再低是没有办法来交费的。

住房公积金这个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并没有明确的写入劳动合同法中,所以说它不属于法定的义务,所以企业单位来讲,那么可以给自己的员工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待遇,当然也可以不为员工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最低标准一般是参考当地的社平工资标准,缴纳公积金每年也有一个最低技术,这些都是用来保障最低收入群体;最高标准是为了限制高收入带来的高福利吧!

“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8%,个人2%。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个人1%。

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1%,自己一分钱也不用缴。

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1%,自己一分钱也不用缴。

公积金缴费比例:5%-12%,用人单位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自行决定和调整,常见是8%。个人和用人单位1:1等额供款。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五险一金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会有什么影响?其实五险一金如果说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对于我们自己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再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取决于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平均缴费指数,那么言而之一,你的五险一金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实际上平均缴费指数就是一个最低的标准,那么也就是60%左右,所以将来你获得养老金的水平其实也并不是很高,至少你的60%相对于100%的人群来讲,那么你的养老金就会低很多。

除了基本养老保险之外,那么对于剩下的主要是体现在五险一金的这个住房公积金这一块。如果说你的住房公积金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好比你每个月从工资当中需要扣除2000块钱甚至更高的费用,但如果说今天只选择最低的标准,可能仅仅只扣除一两百块钱,因为住房公积金是全额进入到我们个人账户当中去的,所以说你每个月进入到个人账户的钱就会是比较少,这就是对于自己的影响,也就是说自己的纯收入降低了。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缴纳五险一金,这个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实际上通过2019年社保税改以后,那么税务部门是明确要求企业单位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自己本人的工资标准来建立社保基数,包括五险一金的各项待遇,所以说如果按照最低标准来交纳,那么就要看自己的工资是不是低于了最低标准的水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没问题,但是如果说自己的工资是高于最低标准水平,就不应该选择最低标准,而应该选择和自己工资相匹配的技术去建立社保的缴纳。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公司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是以员工的工资基数,还是以最低工资标准来进行缴纳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所在的工作单位给自己的员工缴纳社保待遇,就要按着自己员工本人的全额工资来申报,这个社保的缴费基数,比方说员工的全额工资是6000元,那么就应该按照6000元的标准来申报社保的缴费基数。

这个也是符合社保税改的要求,因为在2019年开始,陆续的就进行税务部门开始征收我们的社保待遇那么无形中,实际上它的征收力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并且一定还要严格的按照自己员工本人的工资标准来缴纳社保待遇,那实际上就不能够按照,你们当地的最低标准来缴纳社保待遇了。

所以说,这是社保税改的要求,从2019年开始陆陆续续各个地区都在执行这样的一个规定。但是虽然说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实际上2019年5月1号开始对于企业单位来说,有效的降低了企业单位应当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由之前的20%降低到16%,这一举措也足以说明,对于企业单位降低这个社保的缴费负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社保按最低基数缴纳,好不好?有什么弊端?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一下按照最低比例缴纳社保是赔了还是赚了:

公司每个月五险一金,只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算不算很坑?从我个人的经历来告诉大家这是非常坑人的,在职时可能大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到了退休后发觉自己的养老金比别人差了一大截,这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但退休后才感觉为时已经很晚了。

还是以我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做个说明吧,在没有退休之前,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我的养老金是比较高的,自己在机关工作过,有10多年的视同缴费年限,是研究生毕业,在我们这个单位的同龄人中,学历算是比较高的,是高级政工师,这在我们单位也是唯一的一个,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第二个,在单位工资也不低,每年至少也是20万以上,虽然我是属于享受化工行业提前退休的条件办理的人员,但也有38年的工龄,可退休时养老金只有2600多元,这个结果我自己不相信,就是很多同事、朋友也不会相信,但不相信有什么办法呢、公司大多数和我工龄差不多的人都是这个水平。

后来接触社保知识多了才找到自己养老金为什么这么低的原因,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公司从缴纳社保开始,全公司都的人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缴纳,即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60%来缴纳,而不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来缴纳。虽然只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缴纳,但在当时大家还是非常自豪的,公司也以此作为招聘新员工的优越条件,吸引了大批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加盟到公司。因为大家都不懂社保,认为在2000年左右能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绝对是好公司,至于按什么标准缴纳,那时社保法还没有出台,社保部门认为只要能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都是守法的公司,员工认为只要按时缴纳了五险一金的公司都是好公司,而且还天然地认为,五险一金扣的越少越好,毕竟每月到手的现金比较多。

由于对社保知识的了解不多,甚至可以说不了解,更谈不上认识有多深了,所以直到退休以后,养老金比同一个集团的兄弟单位的职工少了好几千,大家才开始去了解社保方面的政策,才觉得被当时公司的董事长给坑了,但这时再去向公司讨要说法,再去申请仲裁,已经过了时效性,再去打官司,由于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从哪了着手。公司为了安抚人心,所以采取了对我们这一批提前办理退休的人员,在原岗位上进行返聘,这就是为什么我退休五年还在公司上班的原因,虽然现在的我养老金经过几年的调整,已经超过了3500元,但这不是公司的功劳,而是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

所以对于上班族来讲,如果公司不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来缴纳社保,而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来缴纳社保,从表面上看公司还是不错的,毕竟按时缴纳了社保,但是从今后的影响来看还是比较坑人的。这个坑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退休后养老金偏低这是最直接的后果,让自己退休后没有社会地位,在家人或是同学中抬不起头;二是补缴无门。如果公司没有按本人实际工资缴纳,无论你是反映到社保局还是劳动监察大队,都是没有作用的,申请仲裁更是不会受理,但是社保部门认为由公司出面可以补缴差额部分,但公司不是傻子,是不会轻易答应补缴的。就拿我们公司来说,集团信访部门认为公司应当补缴但计算下来补缴费用需要5.4个亿,在公司欠一屁股债的情形下,要公司拿这么多钱出来补缴,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建立健全,这种情况今后会得到控制,从今年11月开始,大部分地方的社保费用全部开始由税务部门征收,税务部门征收以后,那些全公司缴费一个样,都是按照社平工资的60%来缴纳的,可能已经行不通了,这对于现在还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的职工也算是一大利好。我们公司实际上也从去年开始纠正,全部按照本人实际来缴纳,而且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已经退休的人员就只能认栽了,要不然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综上所述,对于你所在的公司还在按照社平工资的60%来缴纳五险一金,肯定是比较坑人的,而这种被坑的效果要到办理退休时才能显现出来,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辞职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该举报的,该申请仲裁的还是要申请,不然今后像我们这种情况,想申请仲裁都过了时效性了,也就只有认栽的份了。

工资最低标准,这是政府为了保护劳动者利益才设立得,如果低于这个标准那你就违法了。最低工资可不是标准工资,最低工资是工资的红线必须守住。社会保险没有全国统一标准,那就看当地的发展水平了,如果你居住的地方发展水平高那最低缴费标准也就高了,如果你居住的地方 ,发展比较落后不太富裕,那社保最低标准也就相对就低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