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聘用人员退休待遇怎样_公司聘用已退休人员?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6 02:33:12 人阅读
导读:劳动退休有2个条件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管理人员55岁,男职工60岁。病残退休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二,交纳社会保险满15年。至于是什么单位交的社会...

劳动退休有2个条件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管理人员55岁,男职工60岁。病残退休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交纳社会保险满15年。至于是什么单位交的社会保险没有限制。


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退休人员属于第2份收入。在发放工资时,因退休人员已经再领养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不同的地方就是,社保不用交,社保不能进行抵扣,发放工资是时个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

单位聘用退休人员支出的要低一些,单位聘用退休人员应签定劳务合同,而且单位聘用退休人员有一个好处就是 可以聘用在一个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员,为企业提高知名度,创收提供便利条件。

总而言之,单位聘用退休人员对于单位和退休人员来说都是有利的,单位节省开支,退休人员增加了收入。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不同的观点。

深圳事业单位临聘的工作人员,参加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应当按照企业职工的规定退休,基本养老金计算方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是指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根据参保人员退休时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不是指某个退休人员实际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月数(因为在退休时无法预计),而是根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测算出来的一个假定的指标。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

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2006年6月30日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账户总额÷120;2006年7月1日之后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视同缴费账户总额按《视同缴费账户建账和管理办法》建立。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在本市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本市户籍人员,依照国家、广东省有关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在本市的,其待遇计发按广东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国务院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通知》

粤府(2006)96号

三、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从2006年7月1日起,改革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年度调整办法。2006年6月30日前已申领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仍按原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本通知规定的年度调整。

(一) 享受基本养老金条件。

参保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1. 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的;

2. 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13年6月30日前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

3.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13年7月1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

4.1998年6月30日前应参保未参保,1998年7月1日以后办理参保补缴手续,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

(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1. 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办法见附件2。

参保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a=本人平均缴费指数÷0.6,今后可随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基础养老金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

以本人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发〔2005〕38号文的规定执行(见附件1)。个人账户养老金从本人个人账户基金中支付。

2. 具有视同缴费权益并建立了视同缴费账户的下列参保人,在计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1)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7月1日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2)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前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2006年7月1日后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

3. 首次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为:

(1)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本人视同缴费账户总额除以120;

(2)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6月30日前已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的,以本人视同缴费账户总额除以120;2006年7月1日后开始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的,以本人视同缴费账户总额除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在2008年年底前完成参保人视同缴费账户的核定与建账工作。视同缴费账户的建账与管理办法见附件3。

附件3

视同缴费账户建账和管理办法

一、视同缴费账户建账对象

为所有按规定享受视同缴费权益的人员建立视同缴费账户。

二、视同缴费账户建账办法

(一)对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享受过渡性养老金的参保人,补计1993年前视同缴费年限、补齐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底前个人缴费不足8%部分的视同缴费账户。

1. 1993年底以前的视同缴费账户建账办法

截至2006年6月30日时本人1993年底前的视同缴费账户总额=1993年所在地职工月平均工资×8%×12×1993年底以前视同缴费年限×(1+10%)12.5

1993年底前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但有实际缴费年限的参保人,也按上述办法建立视同缴费账户。

1993年底前所在地职工平均工资,用全市或县(市、区)职工平均工资,由所在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决定。

企业可以录用,但是因为退休员工不属于劳动部门管理,不能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如果录用可以签订”返聘协议书“”工作协议”“雇佣合同”之类的协议。 《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 第13条、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被再次聘用时,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聘用期内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劳保待遇等权利和义务。

由于曾经在事业单位担任过领导,我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差额事业单位和全额事业单位,只不过是在财政拔款上的差别,在单位性质上都是属于事业单位,这一点没有任何区别。

在事业单位里,在编员工又称为正式工,而合同制聘用工其实就是长期临时工,由于两者退休前在待遇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等待遇存在比较大的差别。

一丶正式工的工资福利是统一按照国家规定来发放的,比如职称评聘后的岗位等级工资丶薪级工资丶绩效工资丶津补贴丶年终奖励等。而且每年会上调一级薪级工资,每两年会上调一次基本工资。而合同制聘用员工的工资福利是由用工单位确定和发放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两部分,没有薪级工资,也没有津补贴。有的单位年终会给合同制聘用员工发放正式员工年终奖金的三分之一,有的单位一分钱没有。

二丶正式员工参加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有五险一金,缴费基数统一为100%的档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工作年限为视同缴费年限,有一笔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还有职业年金。而合同制聘用工参加的是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是最低档位中的60%,有的单位会缴纳五险一金,有的单位只有五险没有公积金,至于职业年金每个单位都不会交的,因为这是正式工的专属待遇。由于缴费基数低丶缴费工资低,合同制聘用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普遍都很低。

三丶事业单位正式工退休后单位还有许多福利享受,比如每年春节的慰问金丶降温费和取暖费丶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等,而这些合同制聘用工退休人员是没有享受的。

如果是事业单位在编退休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待遇。而聘用制退休享受的是企业退休待遇,按照交费多少及交费年限计算退休待遇。

1、离退休人员工资帐务处理如下:支付离退休人员工资借: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或退休工资贷:现金2、《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