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三年以内为什么不能是缓刑_经常看见判决书上的缓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09 20:32:57 人阅读
导读:缓刑是对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的刑事犯罪人员的一种附条件的不执行。比方,某甲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根据刑法规定,某甲触犯了刑律,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一般情节的话是...

缓刑是对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的刑事犯罪人员的一种附条件的不执行。

比方,某甲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根据刑法规定,某甲触犯了刑律,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一般情节的话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某甲积极赔偿受害方损失肆拾七万元,获得了其近亲属的刑事谅解,考虑到某甲社会危害性相对不大,认罪悔罪,获得刑事谅解等情节,法院从轻判处某甲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某甲拿到缓刑判决书后,连同执行通知书,本人身份证到居住地司法局社会矫正科报道,工作人员会要求填写一些表格,登记一下自己的居住地、联系方式等,宣读一下纪律和规定,交一笔保证金,领一个GPS定位手机卡,就可以回去了。也就是说,某甲不需要到监狱服刑,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

以后,某甲必须定期到司法局汇报情况,保证随传随到,遵纪守法,不得脱离规定的活动范围。在严格遵守规定的前提下自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如果违反了相关规定,轻者训诫罚款,重者收监执行。如果有犯罪行为,不但要撤销缓刑立即收监,还会从重处罚。

缓刑期间如果表现良好,没有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到期即视为执行完毕,到司法局办一下手续就行了。

小结:缓刑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能再在缓刑期间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依我之见: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四年)有期徒刑的,无论是否判处罚金和立即交付执行罚金,依法都不能宣告缓刑。

为什么都交了罚金仍不能判缓刑呢?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所谓“缓刑”,其中最为重要的法定条件规定对所犯之罪依法必须是在三年以下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法院判决时先确定一个有期徒刑期附条件的暂不收监执行的“宣告刑”。

从上述关于缓刑的法律法规定可以看出:适用缓刑的一个重要法定要件就是罪犯所犯之罪行依法必须是法定的三年以下有有期徒刑丶拘役。

而提问者叙述本案例被告人己被法院确定主刑为有期徒刑,其刑期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四年),很显然,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判决依法是不得适用缓刑。至于提问者说“已交了罚金”,因本案例罪犯所犯之罪法律规定了除判处主刑外,依法还必须判处附加刑(罚金)。法律规定:罪犯即使执行了附加刑,仍必须执行主刑。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见谅。

就是正常在社会生活三年,不过有司法所监控的,必须给你戴个sps手机定位手表⌚️,刚刚实行没有几年的,给你手表定位了的,比如你生活在这个县城,就只能在这个县范围之内活动,前三个月每个星期到司法所签到,不定时会打电话问你在什么地方,前面三个月没个星期要写思想汇报工作,过了几个月可以请假去别的城市打工,不过还是一个月要回去打卡一次的,缓刑期间千万不要再范事情,要不然就把你收到监狱去,等于罪加一等。

缓刑期间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三缓三的话,要到司法局社区矫正科进行三年的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在各个司法所)。具体监管规定如下:社区矫正期间依法实施定位,包括手机定位和北斗电子手环定位(就是所谓的电子手铐);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不得关机、停机、呼叫转移,不得拒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电话,未经批准不得注销电话号码,要随叫随到;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区县(新法规定不得出所在的市);每周进行一次电话汇报,每月参加一次劳动和学习,每月上交一份手写思想汇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社区矫正期间违法犯罪或者违反监管规定的话,根据《社区矫正法》相关规定会被训诫、警告、行政拘留、撤销缓刑。
如果被撤销缓刑,社区矫正的时间不折抵刑期,也就是说假如这人当时直接取保候审,审前未进行羁押,哪怕社区矫正最后一天被撤销缓刑,也是执行三年有期徒刑,社区矫正的时间不折抵要执行的刑期。
如果三年矫正期满,未被撤销缓刑的话就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原判刑期不再执行,也就是缓刑三年期间只要你规规矩矩,就不用再进去坐了。
另外,缓刑只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带来的法律后果除了不用进去坐之外和坐实刑的没啥区别,犯罪记录会记入档案,跟随一辈子,自己和子女在军校、国安、公安、飞行员等诸多行业招录时政审会被卡。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