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怎么申请先行支付工伤待遇_如何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4 03:24:21 人阅读
导读:并不是我们因为工作受伤就一定能够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首先应当在符合劳动关系的主体之间建立。受自己管理的自雇群体,纯粹的劳务工,是无法认定工伤的。如题目所说在自...

并不是我们因为工作受伤就一定能够认定为工伤。

工伤认定,首先应当在符合劳动关系的主体之间建立。受自己管理的自雇群体,纯粹的劳务工,是无法认定工伤的。

如题目所说在自然人的工地上,比如农村我们建房子发生相应的受伤事故,是肯定无法认定工伤的。这种情况只能根据相关责任划分和风俗民情,给予适当的补偿。

不过,在一些企业的建筑工地,在建筑项目立项的时候,房地产企业就一次性为这一项目缴纳了一笔工伤保险费用。在这个项目的建设期间发生工伤,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了。

认定工伤的基本程序:

工伤事故发生以后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应当向工伤认定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超出一个月的,职工本人及其近亲属或者工会部门才可以单独向工伤认定行政部门申诉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指出,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在一个月内提出申请的,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自工伤发生之日至提出申请截止的产生的相关费用。

认定工伤后的待遇

如果经确认属于工伤,那么相应的工伤治疗的费用就可以进行报销了。工伤治疗的没有设置起付线,在报销范围内部分报销比例是100%,也没有最高报销限额限制。

经工伤认定,按照劳动能力鉴定部门或者治疗部门的意见,会给职工不超过12个月的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内,劳动者不需要工作,用人单位也要保障其工资待遇不变。工资待遇,一般按照工伤发生前12个月的月均收入来计算。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每次不超过12个月。

工伤治疗完毕以后,职工有一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机会。经当地劳动能力鉴定中心鉴定,根据受伤情况确定伤残等级情况。

如果属于1~4级伤残,直接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发放相应的伤残津贴待遇,从75%的本人工资到90%的本人工资。本人工资指的一般就是本人的缴费基数。

如果是生活不能自理,还应当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30%~50%给予相应的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标准、伤残津贴标准,每年都进行调整。

只要认定上伤残,工伤保险基金就应当按照伤残等级给付7~27个月的本人工资的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如果以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还应当按照各省市自行制定的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确定的标准,发放工伤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有用人单位承担。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所有的待遇都应当有用人单位给承担。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可以首先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享受工伤保险基金垫付的有关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给予的待遇。然后通过法院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伤保险基金垫付的有关待遇也会通过社保部门诉讼用人单位的方式获得补偿。

所以,一旦发生工伤,相应的待遇保障是非常全面的。就题目所说的情况,十有八九是不可以认定工伤的。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职工被认定为工伤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一)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  (二)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的;  (三)依法经仲裁、诉讼后仍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法院出具中止执行文书的;  (四)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但据我所知,很多地区未实施先行支付制度。

法律人士介绍,首先,申请先行支付的条件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社会保险法》第42条的上述规定;另一种是该法第41条规定的:“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其次,申请先行支付的程序。一是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17、18条的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以及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相关规定审核工伤的性质并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 二是个人或者其近亲属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属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还应告知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情况。 另外,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两种情形,所支付的项目并不相同。王先生因第三人造成的工伤,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仅限于医疗费用,而不包括工伤保险待遇。

不管用人单位是否给劳动者缴纳社保,只要劳动者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均可以享受工伤的待遇,区别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工伤待遇绝大多数由工伤保险基金(政府)承担了,用人单位承担很少;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所有费用均由单位承担。所以为减少损失,建议公司都要积极地为劳动者缴纳社保。

下面是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此的规定: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主要是针对过去一些劳动者因工受伤,但是用人单位没有缴纳社保,相互推诿甚至注销,导致职工求诉无门的情况。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医疗保险身上,尤其是车祸出现第三者责任的时候,有的人没有缴纳车辆的保险,然后就开始推诿,走法律程序又非常慢,正常医疗保险又不能报销。

所以,对于社会反响比较大的这两种情况,国家适时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规定。

专门针对工伤保险待遇,如果遇到以下四类情况,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待遇。

第一,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撤销登记备案的。以前的时候,单位没了,也就代表责任主体没了,职工的利益就掉坑里了,这样怎么办?由于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是社保部门的责任;理论上职工享受不到工伤待遇也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履行失职导致。所以,相关部门应当把责任承担起来。因此,企业注销后相关赔偿责任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第二,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的。社保部门承担起相应责任之后,相应的赔偿义务就转嫁给社保基金,社保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政府部门讨要相应垫付的工伤待遇,就把工伤人员解脱出来了。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偿还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偿还数额的财产,以拍卖所得偿还所欠数额。

第三,经仲裁、诉讼后仍然不能获得工伤待遇,法院出具中止执行文书的。

第四,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

正常的认定程序,不需要职工举证。只要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就可以。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到职工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催告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乙方支付相应的工伤保险医疗费用。

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不支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用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所以,说一般最长只有八个工作日,这样一般也不会耽搁工伤职工的治疗。

为了约束用人单位,人社部征求意见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中明确规定,负有偿还义务的用人单位或者第三人拒不偿还社保基金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条例待遇的,将会纳入严重失信“黑名单”,就是我们俗称的老赖。

不过相应的条例应当经过立法程序,才能推出实施。随着我们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这一方面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

工伤保险实际上缴费标准非常低一般每月也就几十元,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建议用人单位一定要缴纳。

谢邀!

不幸遭遇工伤事故伤害的职工,首先进行治疗,同时收集有利于已的所有相关证据并保存完整,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职工本人或者近亲属应当要求用人单位在工伤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所在单位未按规定时间申请工伤认定的,受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单位所在地县级或设区的市级社保机构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受害职工与用人单位没有鉴订劳动合同,个人申请工伤认定时用人单位不签字不盖章的,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确认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社保机构认定为工伤,那么受害职工应当享受工伤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的,受害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偿还。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向当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签定申请;根据伤残鉴定结论划分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等级,不同的伤残等级所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不一样。



因此,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伤害后,应当及时治疗并与所在单位进行协商解决,解决不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我是御银河,谢谢您的关注、点赞、转发!

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由公司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需要尽快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工伤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最终根据鉴定结论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能够享受工伤保险伤残补助金数额标准赔偿。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