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一审判决_刑事案件法院一审多久判决?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2 17:00:15 人阅读
导读:1、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原告)可以在十日内直接提出上诉;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可以直接提出上诉;3、刑事公诉案件受害人可以通过检察院提出抗诉,是否抗诉由检察院决定...

  1、刑事自诉案件自诉人(原告)可以在十日内直接提出上诉;  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可以直接提出上诉;  3、刑事公诉案件受害人可以通过检察院提出抗诉,是否抗诉由检察院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八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第二百一十六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在刑事案件领域,一审宣判的时候,被告人或嫌疑人处在取保候审中,法院判决缓刑,是正常的,没有违规的地方。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具备法定情形,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的情况下,可以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措施。

从称谓上可以看出,在侦查阶段、诉讼阶段都是可以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的,因此,在一审宣判时,对方处在取保候审阶段是合规的。

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1.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适用取保候审措施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正在哺育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

4.羁押期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继续羁押不合法,这时需要变更强制措施。

因此,既然对方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说明经过了法定程序,不会违规,是合法的。

法律规定,被告人上诉不加刑。如果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理时发现上诉人遗漏犯罪,应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

如果被告人原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其所犯罪的刑期最高为无期徒刑,提出上诉后发回重审也不会加刑。

如果被告人提出上诉后发现有漏罪,或者新罪而发回重审,重审期间刑法修改,定罪量刑比旧法要轻,被告人重审后可能从轻处罚。例如职务犯罪,原先贪污受贿500万元以上就可以判无期徒刑,现在贪污受贿1000万元以上的被告人才判决十年。哈尔滨有两个贪污犯,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同时被捕的。一个贪污受贿150万的副局长,一审判决12年后,她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另一个贪污受贿200万的局长,一审判决15年后,他不服提起上诉,上诉后患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疾病,无法进行庭审,法院中止审理。中止审理一年后刑法修改了,按照法律从新兼从轻,局长被判五年有期徒刑。

如果被告人未隐瞒犯罪,提出上诉对被告人有好处。

大家认为我回答的有道理,请给我点赞,欢迎评论互动,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刑事案件一审判决的时间:

1、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2、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六个月以内宣判;

3..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一审判决不服上诉二审时间是多久

(一)一审法院将案件移送二审法院(一个月左右)

1.《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称《刑诉解释》)规定:上诉人通过第一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上诉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上诉期满后三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上诉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后三日内将上诉状交第一审人民法院。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上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接到上诉状后三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虽然《刑事诉讼法》对原审法院移送案卷、证据提出了三天以内的期限要求,但实际上由于一审法院工作流程、人力调配、上下级法院协调等原因导致一审法院在收到上诉状后基本不可能在三日以内将案卷移送二审法院。在实际情况中,一审法院往往是在收到上诉状后的一个月左右才将案卷整理完毕,移送二审法院。

(二)第二审法院审查立案并移送业务审判庭(十五日左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规定立案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有权提出上诉的人,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指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在上诉期限内,提出的上诉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案件要进行第二审程序。如果超出这个期限,提出的上诉和抗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一审判决、裁定即告生效。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提起上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这种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即予裁定驳回申请。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必须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10日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裁定,提出上诉的期限为5日。原审法院做出判决、裁定后,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请求。

依我之见:一审宣告缓刑,依法应当庭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如果一审刑事案件法院对于被告人适用了缓刑,为什么如果被告人在押的法院应当庭释放并改变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呢?原因就在于‘’上诉不加重刑罚‘’司法原则在一审法院判决中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使原告丶被告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而提起上诉(检察院提出抗诉引起二审除外),二审法院审理后只要对一审判决的罪名确认丶法律适用予以认可,就只能‘’驳回上诉丶维持原判‘’,而维持‘’原判‘’就包括缓刑的适用。从法理逻辑上看,而缓刑的适用,就是一审判决确定被告人一定刑种和刑期‘’有条件的暂不执行‘’,那么,一审法院当庭宣告被告人缓刑当庭释放被告人并改为取保候审在法理逻辑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一百三十四条中明确规定:一审法院宣告适用缓刑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庭释放。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见谅。

谢谢邀请!

在刑事案件中,上诉二审是否会改判取决于你是否真的犯了罪和理据是否确实充分,如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那基本上都是维持原判,顶多是在同等量刑区间稍微减一点而已。


在看守所,很多人犯了罪,但是进入看守所后,里面太苦了,当判决下来后,很多都不肯接受现实,即使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他们还是要上诉,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上诉成功的几率很渺小,只是现实的残酷他们不肯面对而已,能拖一些时间面对就拖一些时间,毕竟在看守所里面待一天也是减刑期一天。


如果你真的没犯罪或者一审起诉的事实有误或者认为一审量刑畸重或者在证据方面明显牵强。那你一定不要服输,一定不要人命,只要坚持就有很大的希望,毕竟二审为终审,二审在审查证据以及逻辑方面很严格,如果确实有问题,改判的几率很大,毕竟现在司法的风气真的变了。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一审判了11年,我认为一审判决问题太大,很多逻辑方面与证据方面都存在缺失,而且很多方面都是在“类推”,于是我上诉了。

我在里面无时无刻不在分析自己的案子,看守所里面并没有条件能获得法律书籍,我就不断的借其他人的判决书来看,分析法院的判案逻辑,最后我翻案了,当我在看守所1年10个月的时候,我收到了改判为2年的终审判决。全看守所都轰动了。

人定胜天,只要你确实很冤枉,不给自己找借口,以事实分析,不放弃,即使最后没有用,至少你也努力过。去监狱还有机会,只要不放弃。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