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先后顺序_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2 20:42:05 人阅读
导读: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交叉及其解决,一直是诉讼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对此问题的处理,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总结司法实践经验与探索两种诉讼的关系来解决。例如:公司纠纷案件中...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交叉及其解决,一直是诉讼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对此问题的处理,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总结司法实践经验与探索两种诉讼的关系来解决。

例如:

公司纠纷案件中,同一行为可能同时属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例如,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修改公司章程,并且变更工商登记。公司的股东提起股东会决议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请求法院撤销公司股东会的决议。对于这一类公司纠纷案件,如果属于民商事纠纷,涉及的问题是判定股东会决议是否因违法而无效,法院认定公司股东会决议无效,则要撤销该决议,将决议所涉事项恢复到决议实施前的状态;如果属于行政纠纷,则涉及已经作出的变更登记的效力,需要通过行政诉讼解决。对于这一问题,我国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主要根据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何种性质的请求,决定启动何种诉讼程序。

公司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基于同一争议事实的行政诉讼也已开始,行政诉讼判决结果可能对公司诉讼的审理产生影响,则存在公司诉讼和行政诉讼有无先后顺序的问题。不同诉讼的案件处理存在先后顺序,是由于先审理案件的判决结果,可以成为后审理案件的判决依据。我国法律对公司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界限未作明确规定,也未对公司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审理顺序作出规定。我们认为,基于同一争议事实涉及公司诉讼或者行政诉讼的,应当首先审理公司诉讼,然后审理行政诉讼。因为,公司诉讼和行政诉讼在审理过程中适用的法律法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存在较大差别,而公司的商事主体性质决定了行政法对其约束,主要体现为监督,而非控制。因此,在公司诉讼与行政诉讼存在交叉的情况下, 应该以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为准。

民事诉讼属于平等主体间的诉讼;而行政诉讼即平时说的“民告官”,是处理公民和行政机关纠纷的诉讼。其主要区别在于:(1)适用法律不同,前者是民事诉讼法,后者为行政诉讼法。(2)审理期限不同,民事诉讼的一审期限一般为6个月,而行政诉讼为3个月。(3)举证责任不同,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行政诉讼中,做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举证说明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否则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4)当然,两者之间也存在联系。如果行政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的可以准用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

在民事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如何对待在先刑事判决或行政处理决定的问题,对此有许多法官存在不同的看法。而这一问题的正确处理是作出民事判决的核心。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均为公法上的责任,而民事责任则是私法上的责任。在程序上,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的情况下,普遍适用的一项诉讼原则是刑事先理或刑事优先原则,也就是说,在同一案件同时涉及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时,法律赋予刑事诉讼相对于民事诉讼的优先权。在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先后顺序和主次上,先解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再解决行政责任问题。三者诉讼程序的先后顺序是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之所以如此,因为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启动是国家基于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当事人地位的不平等;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在检察机关,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在行政机关。而民事诉讼的启动是基于公民个人的起诉,具有较强的自愿性和平等性,举证责任一般原则是谁主张由谁举证,通常情形下是在公诉发动后才进行。比较三种诉讼程序的证明标准和适用法律,是不相同的。

不能。因为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程序不同,民事诉讼是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行政诉讼是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所以,两者属于不同法律调整的范畴,且两者在诉讼主体、受案范围、诉的种类、内容、以及程序等存在者很多不同,也不能互相混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