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和抗税的区别_偷税罪(逃税罪)与抗税罪有什么区别?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6 03:42:30 人阅读
导读:所谓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

所谓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抗税罪,是指违反税收管理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一、逃税罪与抗税罪的区别

如何区别逃税罪和抗税罪,可以从犯罪构成要件方面来考虑:

1.犯罪客体不同

逃税罪侵犯的客体为单一的客体,即国家税收征管秩序;而抗税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税收征管秩序,而且也侵犯了税收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逃税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或者不缴、少缴已扣、已交税款,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达到法定标准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二是逃避缴纳的税款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而抗税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包括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实行殴打、捆绑等暴力行为,或者以伤害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损害名誉、破坏财产等方式实行威胁的行为。

二、逃税罪与抗税罪的立案标准

1.逃税罪的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十七条的规定:“逃避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2.抗税罪的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税务工作人员轻微伤以上的;

“(二)以给税务工作人员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财产等造成损害为威胁,抗拒缴纳税款的;

“(三)聚众抗拒缴纳税款的;

“(四)以其他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

您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如果同事共谋犯偷税行为,只要是以故意共同作案,则算共同犯罪。 但是,如果他们之间的行为属于共同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逃税罪。

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代理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税收筹划与偷税、欠税、抗税、骗税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偷税、欠税、抗税、骗税都属于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该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而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避税:避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将纳税义务减至最低限度的行为。

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逃税: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

漏税:纳税人无意识地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欠税:欠税是欠缴税金的简称,指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应缴未缴的各项收入,包括呆账税金、往年陈欠、本年新欠、已到限缴日期的未缴税款、缓征税款和应缴未缴滞纳金。

骗税:骗税,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

抗税: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情节性质严重!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