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刑事拘留后果_刑事拘留影响公职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4 01:23:23 人阅读
导读: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有本质区别。刑事拘留俗称案底,对本人及子女都有很大影响,行政拘留只影响本人。一、行政拘留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实施的处罚。最常见的是治安管理处罚,如...

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有本质区别。

刑事拘留俗称案底,对本人及子女都有很大影响,行政拘留只影响本人。



一、行政拘留

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实施的处罚。最常见的是治安管理处罚,如卖淫嫖娼、打架斗殴等。

1.如果是自由职业,没有影响。

2.若有身份如学生、公职人员,则可能被处分或者开除。



二、刑事拘留

对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

经法院审判,如果认定有罪,有公务员或其他身份的,肯定要开除。

其子女在当兵、入党、考公务员等政审环节也会受到影响,影响子女前途。



三、案例

1.事件。11日,北京一名女大学生欲携带水果刀乘坐地铁被拒,与警察发生冲突,用脚踢、用手抽打警察,还笑称“最多拘留15天,其次罚款,再次警告。”

目前,该女子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刑事拘留,那就不是15天的事了。



2.刑法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按程序,公安机关予以刑事拘留、提请逮捕、侦查定罪,检察院移送起诉,法院审理,大概需要五个月。



如果认定构成犯罪,据披露的情节,大概拘役五个月。

累计要在看守所呆十个月,希望她明年的春节能回家过。

恭喜这位同学,成功开启初体验。



支持请关注+点赞+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

首先明确的告诉你,不论是教师还是公务员,亦或是其他国家公职人员,受到拘留等行政处罚,一般是不会被开除公职的!但如果有以下行为,是肯定会被开除公职的:

202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里对公职人员应当被开除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是“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以及宣告缓刑的;”

二是“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是“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超过三年有期徒刑的。”

处分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开除处分。”

处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处分:

  (一)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违法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

  (三)挑拨、破坏民族关系,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

  (四)组织、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

除此之外,公职人员如果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如果情节严重也是会被开除的!

总之,教师等公职人员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里的一般情况,虽然会被拘留,但不会被开除,但如果情节严重的,可就饭碗难保了!

希望能满意我的回答!我是“公务员感悟和知识分享”,我会随时通过视频或微头条形式,分享公务员职场及公考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欢迎关注,谢谢!

当然影响,公职人员都有政审的,刑事拘留就是政治不合格,所以会有很大影响

行政拘留虽然只是一种治安处分,但对个人的仕途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是公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首先就要求办案人员通报其所在单位,是领导干部、党员的,同时还要报告同级纪检委,根据案情原由,决定是否同时给予党纪处分。如此一来,不管最终处理结果,也不管是什么原因,案底都会出现在个人档案中。组织任命考察,以德为先,能其次,如果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有案底有处分的人,肯定就会先失一分。

《公务员法》和公务员、事业人员《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散布反党反国家、违背宪法基本原则的,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的,泄露国家机密、损害国家利益的,违反首先良俗、吸毒搞迷信活动的,长期无正当理由不上班的,都会被处分,严重的,直至开除。其中对违法犯罪做出了严格规定,获实刑的都会被开除公职。甚至对于医闹、老赖等做出了严格限制,直接影响到其切身利益和权利。

父母犯错,一般不会累及子女,但如果子女报考军校、参军,或者在公检法司等部门任职时,在政审环节,同样会因父母的过错,影响到子女的上学、就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公职人中应该谨言慎行,严格遵守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高标准,严要求,以免误人误己,甚至累及子女,一时糊涂,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