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打仗都轻伤害怎么处理_打架导致轻伤,怎么处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2 18:29:48 人阅读
导读:打架斗殴致人轻微伤,则应当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致人轻伤,则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

打架斗殴致人轻微伤,则应当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致人轻伤,则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你说的轻伤是一般人所说的轻伤,还是经伤情鉴定后为轻伤,如果是伤情鉴定后,那么,公安机关是要立为刑事案件的。

第二,如果打人者不主动赔偿受害人,最后经法院判刑的话,法院会根据情节轻重判刑,一般三年以下。

第三,如果积极主动赔偿受害人损失,得到了被害人谅解,法院一般会判缓刑。

第四,在第三的基础上,被害人主动要求不追究嫌疑人法律责任,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且双方是亲属同事邻里间因纠纷引起的,可以适用调解,不追究嫌疑人刑事责任,最后撤销案件处理。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两个人打架如果都受伤了:那么轻则相互协商谦让、互退一步就此再见的完事;中则报警110出警处理,双方验伤、医治,相互“报销”对方的验伤、医疗、误工、物损等直接经济损失费用;重则只要有一方是残疾人的,那么直接打人者依据治安条例,最少处以行政拘留五天、罚款的处罚;一方伤者验伤为轻伤的,那么就构成刑事犯罪,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刑,也少不了对方的验伤、医疗、误工、物损等直接经济损失费用。打架绝对不是理性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是损人害己的冲动行为,也是最为不合算的经济、信誉等损失的导火索!

感谢邀请!

双方构成轻伤,理论上说已经构成刑事案件,之于会被怎么处理?因描述不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无法定性,也无法给你一个确定的回答。

将他人打成轻伤的案件的性质并不仅有故意伤害罪,还有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家庭)虐待罪、妨害公务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都可能出现将他人打成轻伤的后果。

常见的双方都能构成轻伤害的,估计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罪可能性大

造成轻伤害的,有的案件可以和解,有的不可以和解。

哪些案件可以和解呢?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由上面规定可以看出,刑法第四、五章规定的都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也就是说只要犯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力的犯罪并可能判处三以下有期徒刑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没有故意犯罪的,才适用和解。

综上,上面所列的故意伤害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虐待罪等属于刑法第四、五章规定的罪名,造成轻伤后果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都可以和解。

如果是我猜测的那样定性故意伤害案,是符合和解的条件的。双方和解了,检察院可以决定不予以起诉,直接结案,也可能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管制,缓刑等,具体的还要看情节。一般的会判处缓刑。

哪些案件不能和解呢?

上述所列罪名中只有妨害公务罪、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是不能和解的,因为妨害公务罪、聚众斗殴罪和寻衅滋事罪是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而不是刑法第四、五章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民主和财产权利的犯罪。

不能和解的案件,多数可以取得对方谅解,从而得到依法从轻处罚。

如果是我猜测的那样定性聚众斗殴案,且造成了双方轻伤,即便双方互相谅解,不判处实刑(即有期徒刑)的可能不大,具体的还要看案件的具体情节,比如是否携带凶器?参加斗殴人数多少?对社会造成的心理危害有多大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