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签合同怎么赔偿_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怎么赔偿?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2 21:04:52 人阅读
导读:没签劳动合同,对就业单位是很不利的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该怎么办被迫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

没签劳动合同,对就业单位是很不利的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被迫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被迫与劳动者签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利益将造成较大影响。在动争议处理中企业十分被动。不签劳动合同,责任主要在是企业。一旦产生劳资争议,企业拿不出重要依据——劳动合同,违法在先,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承担诸多不利后果。

签订劳动合同时间时怎么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常见花招

目前存在部分企业滥用的情形,比如试用期满才签、试用期很长、工资很低、试用期不参加社保等。

1、首先要明确,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试用期,试用期是包含在合同期内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此,企业不能以试用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且试用期内也必须依法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试用期的工资也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试用期的长短也有讲究。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同时,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不能随意调整岗位工作地点、合同内容。双方应约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至于单位可随时调整员工岗位、地点,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则是典型的“霸王条款”。一旦单位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地点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如确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双方又无法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则可按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企业应支付经济补偿。

4、休息休假首列合同必备条款合同内容:双方应确定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很多企业严重超时加班,有的还规定:单位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要求员工加班,员工不得拒绝。

5、患病非因工负伤有相应待遇。企业应依法为职工参加社保。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在医疗期内应有病假工资常见花招:一些用人单位常以参加社保职工也要交钱、有员工不愿参保为由,不为员工参保。还有些单位规定,员工患病停工治疗的没有工资。用人单位应依法参保并将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保手续和扣缴社保费的情况如实告知职工。

6、用人单位的“生死合同”无效。一些单位没有明确告知劳动者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有些合同还规定,如果因为劳动者“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发生的工伤事故单位概不负责之类的“生死合同”条款。专家指导: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如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并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这种告知等义务是法定的、无条件的,不能等劳动者咨询才告知。




关于你提的问题,正常都会有赔偿,没有签订合同,但是你只要上班了,你和企业之间就产生的实际合同,你可以根据劳动法去申请赔偿

用人单位应当向您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应当依法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但实践中仍有很多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合同。那么,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

首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等于没有劳动合同关系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等于双方没有劳动合同关系。已经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但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自劳动者实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行为之日起成立。

其次、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按照证据的呈现形式不同,书面劳动合同属于书证,没有劳动合同这一书证,劳动者可通过工资支付记录、社保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工作记录等证据证明双方已经发生实际用工关系,已经建立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

最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仅限于违法辞退。如不存在违法辞退的情形用人单位则无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但不等于用人单位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应当自劳动合同关系成立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未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第二个月起向劳动者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但最高不超过十一个月。

需特别说明的是,未签劳动合同不属于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如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为由提出离职,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举例说明

张某2020年1月1日入职某公司,工资8000元,但双方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公司亦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如劳动者以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提出离职,公司则无需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如劳动者以公司未交社保为由提出离职,则用人单位需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四十六条规定向张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经济补偿金。

另外,无论张某以何种理由提出离职,均不影响公司应当向张某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张某1月1日入职,1月1日至2月1日是用人单位应当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如双方未在改时间内签订书面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自2月1日起向劳动者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关注本账号,了解更多法律资讯。

哪些凭证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劳动关系?又能否拿到不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呢?

为什么会有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是劳动纠纷中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没有劳动合同,”弱势方“员工的权益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劳动合同法规定,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惩罚性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以下凭证提供的越多越好(其中1、3、4条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中共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

  4. 考勤记录;

  5. 其他劳动者的证人证言。

如果企业还有拖欠社保等情况,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机构、社保局投诉。

由于有的省市认为补缴社保不在劳动仲裁和起诉范围,所以直接向劳动监察投诉是时间短、方法简单,维权效果好的选择。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的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决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的处罚。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劳动合同的作用是证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存在劳动关系,也是对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最好规范。

用人单位如果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那么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

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双倍工资赔偿,最多11个月,超过1年的则定为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不予以赔偿,那么劳动者可以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但必须要有证据(工资条,上班打卡表等)证明你是该公司的员工。

劳动者可不签的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能签哪些劳动合同?

触犯法律,违反《劳动法》,违背意愿不平等的劳动合同不能签。




1、要搜集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2、若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主张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

3、公司违法解雇,还可以要求赔偿金

我是林律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可爱]

谢邀。

这种情况下,你因年轻或是贪欲每月薪水较高的情形下,缺少对签订劳动合同后如何能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或者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难听的话,也可以这样说,当初是受该小私企蒙骗。

而处于目前这被动尴尬的局面。现在好了,这公司似乎是占主动,在生产某方面看到你不顺眼,不乐意的情景下,就随意一句话要将你辞退,但又不愿意按法规进行必须的补偿,你又怎样应付呢?何话可说!

但毕竟是改革开放4O多年的今天,各种法律制度已逐步建立,国企这种情形也不可能存在。某个别小私企采取不签劳动合同的这种不正当手段对待员工已行不通了。你也不懂,正好额角头碰到天花板,遇到这种事。分析认为,你用不着跟这种企业讲是非道理。

直接拿上工牌号,工资单,印有厂名的工作衣裤,考勤卡饭卡等等足以证明你是该公司员工的所有可证明物件,最好是有要好关系密切的,并以后能帮你证明的同事,立即同去公司所在地区劳动仲裁机构申诉,公司辞退可以,但必须按相关法律得到公司补偿,恳请该机构结予帮助。一般应予以解决。否则,也可再进一步上诉法院。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