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人死后补偿标准_社保对死亡的补偿标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9 20:01:56 人阅读
导读: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楼主你好,刚办的退休,一次养老金都没有领就去世了,那么社保怎么样补偿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个人账户当中的费用是可以完全依法继承的...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刚办的退休,一次养老金都没有领就去世了,那么社保怎么样补偿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个人账户当中的费用是可以完全依法继承的,因为你一次都没有领,就说明这个个人账户当中的余额是一直存续在那里,那么这一部分余额可能会有个几万块钱,都是可以依法来继承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可以获得丧葬抚恤金的待遇,那么这个丧葬抚恤金各个地区的规定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区大概是三个月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有些地区大概是10个月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基本上也是在几万块钱左右,所以说这两方面的待遇都是可以依法得到补偿的。

所以说,我们是可以享受这样的两方面的一个待遇当然是两方面待遇,可能虽然不是很多,但毕竟能够有效的得到一定的补偿也是算是一种回报吧。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参加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如果未到退休年龄死亡的,其遗属可凭医院或公安机关的死亡证明,报单位统一从社保局领取养老个人帐户余额。

如果已办理过退休手续,短期内死亡的,计算已领取部分不足养老个人帐户余额时,也可同在职一样,遗属由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到社保机构领取差额部分(有些个别地方社保机构未开展此项业务)。

退休人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退休的“老人",另一种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退休的“中人"或“新人"。

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退休人员,当他们因病去世后,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都可以领取到丧葬费和一次性怃恤补助金(“老人"由原单位负担、“中人"和“新人"由社保基金负担)。如果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退休的人员,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其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剩余额还可以依法继承。

由于丧葬费怃恤补助金这一块没有统一标准,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自行制定标准。

以江西省为例:

当参加社保的退休人员因病死亡后,其直系亲属应及时(不超过2个月)带上死者的死亡证明书、火化证(非火化区可免)、身份证、社保卡、退休证以及亲属关系证明材料到当地社保部门申报。社保部门对材料审核无误后,一切顺利的话,可在半个月内通知死者亲属前去领取下面几笔款项:

1、3000元~5000元的丧葬费;

2、一次性怃恤补助金。如果是企业退休人员为死者本人最后一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标准8个月的怃恤补助金; 如果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为本人最后一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标准12个月的怃恤补助金; 如果是退休公务员为本人最后一个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标准24个月的怃恤补助金。

3、死者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全部余额;

4、死者配偶如果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办理手续后,每个月可以在社保基金中领取一笔不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生活费,直至亡故。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在缴纳社保后发生死亡是不予赔偿,但是缴纳的有养老保险的有养老保险的,会发放丧葬费和抚恤金。因工死亡的,如果且缴纳的有工伤保险,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 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社保人死亡有赔偿。

一、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具有强制储蓄性质,属于个人所有,个人死亡的(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

二、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也是职工参保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部分。

(1)丧葬补助金,是职工死亡后安葬和处理后事的补助费用,目前全国没有统一标准。从某些地方规定来看,丧葬补助金一般按照职工死亡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月数计发,如大连,丧葬补助费为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

(2)遗属抚恤金,是职工死亡后给予其家属的经济补偿和精神安慰。遗属抚恤金各地规定不一样,有的没有规定抚恤金,只规定按月发给遗属救济费;有的规定了一次性抚恤金,

还规定按月发给遗属生活补助费,如大连,除了按照本市上一年度10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发给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外,供养直系亲属还可以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领取亲属救济费。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