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什么_人民和公民有什么区别?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6 01:06:25 人阅读
导读:(1)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公民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任何特权,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

(1)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任何公民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任何特权,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追究。(3)所有公民在法律实施上一律平等。

这应该是目前最充分的回答。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 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和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法律实施上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者最终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在中国,公民是人民。公民不是敌人。因为敌人一旦被发现,将受到法律制裁并剥夺政治权利。

有人说: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这个说法只是看到了公民国籍特征而忽略了权利和义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信守宪法。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公民与人民有区别吗?有!用于群体概括性称谓时用“人民”,如中国人民,劳动人民;用于个体概括性称谓时用“公民”,如中国公民,一位公民。有人可能说“中国公民”是一个群体称谓,如果是个体称谓,应该说:“我是一位中国公民。”这个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中国公民”强调的是个体集合,“中国人民”强调的是群体整体。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