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不到最低标准怎么办_扣除社保后低于最低工资了,该怎么办?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09 17:11:05 人阅读
导读:公司发的实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先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如用人单位拒绝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其按照规定支付工资。根据《劳动保障监察...

公司发的实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先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如用人单位拒绝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其按照规定支付工资。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 (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三)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退休工人的工资达不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生活确实有点尴尬,但现实又摆在那里,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我想,作为已经退休的工人,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量入为出,节省开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该省的要省着花,该花的要算着花,以不铺张浪费、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准则,有计划的合理开支。二是动用储蓄,贴补家用。工人在退休之前,一般拥有一定数额的存款,这个时候就要省得拿出来花了,不必再为子孙后代留下多少家产而纠结,活在当下,花在当下才是硬道理。三是伺机工作,增加收入。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来做,如保安、守厂、看店、护理、手工制作等等,以工作换报酬,增加家庭收入。四是放下身段,要求赡养。我养你小,你养我老,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自己生活入不敷出的时候,可以找儿女们共同商量,合理提出赡养方案,以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五是合理诉求,申请补助。自己的退休工资难以支撑日常开支,晚年生活陷入困难,又无外援帮助的情况下,可以找所在社区或民政部门申请困难救济。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我们这个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它是包含了个人所承担五险的费用,扣除之前的一个费用,也就是说你所在的工作单位在扣除险之前所发放的工资待遇高于你们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那么都是符合相关规定的,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在扣除社保之前,如果说已经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了,那么就不符合相关规定了,因为最低工资标准它是包括了这个五险,但是说包括五险之后还是没有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话那么就违反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那么这种情形就是属于不正当的劳动合同关系,所以说一定要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之上。

但是如果说你在扣除社保之后低于了最低工资标准,那么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本身我们个人所承担的这一部分费用本身就要从我们工资当中扣除,所以说他要记录在这个扣除之前的一个费用,但是并不是扣除之后,你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一个费用,所以说这是符合正常要求的,是没有问题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如果你在广州的话,自今年9月1日起,新《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实行,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可申请法律援助。

(图源网络)

针对近年来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需求增多,申请法律援助便利性不足等问题,新修订的《办法》扩大了法律援助覆盖面,收入低于本市企业职工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即可申请法律援助;此外,还新增了法律援助网上申请的便民途径。

根据新修订的《办法》更多的市民将能享受到法律援助。首先,《办法》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改为“本市企业职工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新增了十余类无须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的人员,其中包括了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申诉、再审阶段申请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诉人,以实现全流程保障刑事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

其次,《办法》新增了网上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即申请人可以通过网上申请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原件, 经核对符合条件的,当场作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此外,《办法》还新增“摇珠式”指派法律援助人员模式。将原来逐个邀约指派法律援助人员的模式更改为“公告+群发邀约+摇珠”模式,组织有承办意愿的律师按照征选法律援助人员公告的要求主动报名。符合要求的报名人达到3人以上的,以网上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法律援助人员,既保障了指派工作的公平性,又提高了指派工作效率。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首先分析一下有没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旷工、病假、事假或其他违约行为。如果确定不是自身原因导致的,那公司这种连最低工资都不按标准发放的行为就有些恶劣了,应当利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依据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维权途径

一、协商解决

维权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对薄公堂,对公司和个人来说,友好协商是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问题方式。

第一步,直接和公司协商,有工会组织的也可以向工会申请协助,或要求第三方共同与公司协商,力争达成和解协议。如果双方不愿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或者协商不成,以及达成和解协议后公司不履行的,还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二、投诉解决

第二步,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没能解决问题,还可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借助政府劳动监察机关的力量,申请介入来协助解决问题。

三、发起仲裁

第三步,上述措施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您还可以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您作为公司正式员工,发起仲裁的对象应为所在公司或者公司的分支机构;如果您属于劳务派遣工,与劳务派遣单位或者所在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应当将劳务派遣单位和所在公司列为共同当事人发起仲裁。

四、法院诉讼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轻易提起诉讼。主要是因为取证、判决的过程比较漫长,需要耗费双方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考虑诉讼成本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最低工资这种小额维权不会走到诉讼这一步。但以上途径都没能达成合法诉求,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到法院起诉公司也是最终能够合法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注意事项

一、证明劳动关系

不管以何种途径解决问题,必须证明您和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在协商解决未达成一致时,应当提前准备好相关证据,为后续投诉、仲裁或者诉讼做好准备。劳动合同是证明您和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力的凭证,这个最为重要。

其他证据还包括:工资表、工资报酬领取证明、考勤记录、公司工牌、同事的证人证言等材料。

二、依照程序进行

劳动争议案件实行的是仲裁前置程序,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案件,是不能够向法院提起诉讼的。

三、依法依规

维权过程中要依法依规,保持克制,理性维权,如果经济困难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切忌做出过激言行。

以上供参考。

实发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与单位进行沟通或者拨打12333进行投诉。

一、解决方法:

1、与单位就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沟通。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需要稳定的收入同时也需要公平的收入。大多数情况劳动与单位沟通,其实就是个提醒。

2、拨打“12333”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咨询电话,根据语言提示,选择需要咨询的内容,进行投诉。一般对于基础劳动者而言,单位在没有合理解决的情况下,才会向相关部门求助。

3、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去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于劳动者来说,已经对单位失去了信心。大多数已经不想在本单位提供劳务关系,一种是迫于无奈,单位过于苛刻。另一种自身有物质需求满足,需要内心公平满足。

二、法律法规: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八条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退休工资和最低标准工资没有必然联系。退休工资一般是根据所在单位经济效益情况,最低工资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即为保底工资,且保底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因工厂原因没有事做,工厂应按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或本省的工资支付规定支付工资。相关法律条文: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 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