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_合同行为和民事行为的关系?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3 02:10:16 人阅读
导读: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通则》所采用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的特征,不包括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通则》所采用的,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的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严格提法就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就是公民或法人(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因此,合同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行为,合同是否合法,是待定民事行为,不能认定为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包含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事实行为。

01民事法律行为(以下简称“法律行为”)和民事事实行为(以下简称“事实行为”)的概念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件,即无意思表示,就不存在法律行为。说的通俗一点,行为人做这件事的事情,其心里期望能达到法律上的一个效果。比如合同、遗嘱等等

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即无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被法律认认定就可以,比如无因管理、创作作品等等

02举例子教大家学会辨别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我为了戒除我的网瘾,将我的苹果11手机抛弃进垃圾桶。15岁的王某拾到我这个手机,并找到自己的好友16岁的朱某,朱某把自己的电脑给王某,王某把这个手机给朱某。

分析:

1、王某拾到这个手机,从法律上讲属于“先占”,只要有这个行为,即使王某没有任何的意思表示,法律依然赋予其法律效果:王某取得了这个手机的所有权。先占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实行为。

2、王某和朱某互易是两人意思表示的结果,两人的互易行为属于法律行为,如果两人没有意思表示,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互易的行为的。因此互易是法律行为。

结语

从上面概念和例子中,你是否明白了民事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了呢?

我再出一题来考考你:我自己在农村的宅基地上建造一间房屋,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有兴趣的网友请留言一起讨论。

民事法律事实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在于: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划分的“标准时刻”不是行为做出时,而是其效力确定时(只有这时才是稳定状态)。如果可以产生完全的法律效力,这种表意行为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否则就是民事事实行为,不管其中是否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1,定性不同:民事法律事实是根据民法的规定,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而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2,内容不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行为,民事主体所进行的生产、创作、发明创造等活动,都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民事事实行为。而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等等。

3,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可以引起不同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即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或者客体的变化。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即民事法律关系不复存在。而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没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扩展资料2、有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完成,法律行为既告成立;双方法律行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时法律行为方告成立。3、标的须确定并且可能。标的的确定,指关于标的表示须达到能被具体认定的程度。认定标的确定与否的时点,通常为行为成立时。标的可能,指标的在客观上须具有实现的现实性。2、在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物之交付就是特殊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在交付完成前不成立。

另一个问题里就见过你误人子弟。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不是题主所说的“民事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至于成立要见与生效要见之区分法律行为的成立要见有两要见说、三要见说,大陆通说是后者,即当事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标的生效要见在不同的法律行为中表现不同在没有效力瑕疵的情况下,一般的法律行为在成立的同时就有效了。

表意行为即是民事行为,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分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如:先占、加工、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以及债权标的物的给付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关系时,可以知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具有产生、变更或消灭法定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只是客观上由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事实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合法行为,“例如遗失物之拾得、标的物之交付等”,它们都属于民事合法行为,“均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化,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效果”。

合法性并不能将民事法律行为同与其相对应的事实行为区分开。

相反,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存在意思表示,也即要看法律后果的产生是由当事人的主观意思表示,还是法律的客观规定。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要件;而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5.法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和侵权行为等。

1、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2、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