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盗墓怎么量刑_盗墓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4 06:09:40 人阅读
导读: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盗墓的量刑则重得多,为三年以上直至死刑。而对于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量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上不封顶。我国文物保护法律,“重两头轻中间”,对盗墓和走私处罚重,倒卖处罚轻,难以形成震慑。刑法规定,倒卖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盗墓的量刑则重得多,为三年以上直至死刑。洛阳市文物局第一文物工作队党委书记史家珍认为,在这种法律现状下,文物贩子宁愿冒着被抓的危险从事暴利的倒卖活动,几年牢狱可能换取一生安逸。

依据《刑法》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尸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三百二十八条 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盗掘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扩展资料盗墓,是进入他人坟墓,作出不问自取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自古就没停止过。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这种墓葬破坏现象仍然遗存到现今。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盗墓是指个人或团体以非法的方式进入不属于自己财产的陵墓,取出其中的物品以为己用的行为。它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对古墓不可恢复的破坏。和盗墓在行为上比较类似的考古,一般是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进入古墓取出其中物品并做考古分析的行为。考古和盗墓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盗墓是为了个人非法的利益,并且会对文物造成极大的破坏。而考古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取出的物品一般存放博物馆参观或进国家档案室进行研究以及修复和保护。把盗墓与考古视为等同是相当无知的。参考资料:

中国法院网:《刑法》

《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 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团伙盗墓,是团伙犯罪,也就是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其主要作用的在量刑时会比较重。

盗墓这种行为在历朝历代都为人所不齿,在古人看来,这种人所干的勾当有损阴德,同时也制订了一些法律去严惩这些盗墓者。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墓穴中随葬的宝货,选择铤而走险。因此不管是哪个王朝,对于那些平民盗墓者一旦抓到都是严惩不贷。

秦朝对于盗墓者的惩罚

秦朝对于盗墓者如何处置,在《吕氏春秋》一书中有简要概论:

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奸人闻之,传以相告,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要知道秦法严苛,能够称得上严威重罪的,自然不会是简单的刑罚,具体如何定罪,估计还要看盗墓者盗窃的是何人之墓,如果说是地位尊贵的那自然要罪加一等,只是普通百姓,估计罪责会轻一些。

汉朝对待盗墓者处罚严厉

纵观整个汉朝,帝王的墓葬大多都陪葬着许多珠宝钱财,此时盛行厚葬之礼,因此自然也就引起了盗墓者的觊觎,汉朝为了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对待盗墓着从不轻易放过,在《二年律令》中就有关于此时如何处置盗墓者的规定:

“盗发冢”与伤人致残、讹诈、杀人及拐卖人口等同罪,都应处以磔刑。

此时认为盗墓之人,其罪过如同杀人等重罪一般,都要处以磔刑,这种刑罚是古代的酷刑之一,手段极其残忍,要将人体分离,使受刑者受尽苦楚,然后再被处死。

由此可见,汉朝对待盗墓者处罚有多严厉。

唐朝对于盗墓罪责划分细致

唐朝的法律对于如何惩处这些盗墓者,也有详细的划分,就拿《唐律疏议》而言,其中对于盗墓罪就有这样的描述:

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一旦发现了此人有盗墓行为,就要加派劳役并且流放;如果这些盗墓者打开了死者的棺椁,就直接判处绞刑;如果只是盗窃墓中财宝,没有动棺椁,只是判处流放三年。

唐朝对盗墓罪划分细致,同时也考虑到了这些人是否心中有底线,对于那些心有一丝良知的人并没有处罚过重,这也看出了这个时代对于人性的教化方式的不同。

元朝对盗墓者的处罚

元朝时期对于盗墓者也同样予以严惩,这些在《元史》中有详细记载:“

诸发冢, 已开冢者同窃盗, 开棺椁者为强盗, 毁尸骸者同伤人, 仍于犯人家属征烧埋银。诸挟仇发冢, 盗弃其尸者, 处死。诸发冢得财不伤尸, 杖一百七, 刺配。诸盗发诸王驸马坟寝者, 不分首从, 皆处死。看守禁地人, 杖一百七, 三分家产, 一分没官, 同看守人杖六十七。

对于盗窃着可以直接看成是强盗,损害遗体之人以伤害罪判处。如果只是盗窃了钱财,没有动棺椁,那么打一百七十大棍。但是对于那些敢挖掘王侯将相墓穴的人,直接就是死刑。

元朝对于盗墓者的刑罚划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被盗者的身份高低,但是在此之上,也有前面几代王朝律法的影子。

明朝有关律法

明朝时期的律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唐代刑罚,就比如关于如何判处盗墓而言,《大明律》就有这样的规定:

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

这些刑罚和唐代极为相似,要知道唐代律法差不多是古代律法中最为详细的,说是巅峰之作也不为过。

清朝有关律法

清朝时期是整个古代王朝中对于盗墓罪判处最为详细的,其中针对盗墓罪,按照盗墓者破坏的程度,有36种依据量刑,其中只是看到了棺椁的话,判处流放三千里,还要加上三年劳役;对于打开棺椁之人,直接处以绞刑,这一点倒是和前面几代王朝相似。

盗墓这种行为是对死者的极大侮辱,历朝历代只要国家对地方还有约束力,都从不轻饶这些犯罪分子。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