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赔偿取得谅解_积极赔偿有谅解书会怎么判?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9 11:42:08 人阅读
导读:1、这个案件是什么案件,罪行是什么都不清楚,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2、如果是盗窃罪、诈骗罪、故意伤害罪,属于数额较大,或者致人轻伤或者价值在三万元以下,判处三年...

1、这个案件是什么案件,罪行是什么都不清楚,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2、如果是盗窃罪、诈骗罪、故意伤害罪,属于数额较大,或者致人轻伤或者价值在三万元以下,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如果积极赔偿或者退赃,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可以判缓刑。

虽然谅解了,但是依然会走法律程序。比如在取得谅解书可以办理取保,但是程序还得走,检查院批捕,起诉到法院。法院在根据认罪态度,被害人谅解书判处被告人缓行。因为是涉及到刑事犯罪了就必须得判处有期徒刑

  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他人死亡且负主要责任的,依法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家属达成赔偿协议并取得谅解的,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至于是否还需要坐牢,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决定。从司法实践来看,判处缓刑的机会较大,所以犯罪嫌疑人要积极认罪悔罪,及时赔偿进行争取。  法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如果与受害人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取得受害人谅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量刑时可酌情从轻处罚。

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对方谅解后是否有刑事责任

谅解并不能免除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如果人民法院判决有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怎么判断交通肇事罪

(一)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

(二)要看行为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

行为人必须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后果,且对该后果负责的条件下,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犯罪。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既没有违法交通管理法规,主观上也不具有过失,则应当属于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

(三)交通肇事罪的处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什么是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对于和解协议,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加害人刑事处分的依据。刑事和解的目的是恢复被加害人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以及恢复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刑事和解以被害人的利益保护为核心理念,以其对被害人、加害人及公共利益的全面保护为基本内涵,实现以较小的司法资源耗费,获得较理想的实体性目标。

适用刑事和解通常有三种启动方式:一是当事双方自行提出达成和解的愿望;二是当事人双方亲属、代理人、辩护人代为提出和解请求;三是司法机关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而没有进行和解的,告知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

刑事和解的受理,应由公、检、法机关进行。受理后,应当审查是否具有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经审查认为案件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办案机关应告知双方当事人。

小编热衷于社会圈问答

肇事逃逸应从重处罚,后积极赔偿从轻处罚,两项相互抵消后,该处罚还是得处罚。

再者,积极赔偿可以理解为:理所应当。或者说,肇事者只是想通过这一途径,让自己不受法律严惩,本意上还是只为了自己,并非只是为了受害者家属。

因此,肇事已致人死亡,不用承担刑事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判刑的最高刑期是7年,最低3年。量刑我不会,还是交由法官吧!

我是黑帮大佬兔砸,社会事,我道听途说

感谢您的阅读浏览评论点赞转发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