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趋势是_预判和造谣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1 15:38:22 人阅读
导读:很好,很正常。浏览网络信息,时不时会遭遇一些谣言,这些谣言类型各不相同,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背后制造谣言的人,是出于什么心理呢?要了解这一点,需要...

很好,很正常。

浏览网络信息,时不时会遭遇一些谣言,这些谣言类型各不相同,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背后制造谣言的人,是出于什么心理呢?要了解这一点,需要从网络谣言的类型入手。



网络谣言分为:

恶意中伤的黑色谣言

黑色谣言,以诋毁、中伤对方为主要目的,制造各种虚假消息,基本上不存在什么事实,通常是敌对的人所采取的各种打压手段,涉及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明星与明星之间、邻里之间、职场之上等各方面的恶性竞争手段。制造谣言者,以达到目的为目标,并在乎自己造谣会给对方造成什么困扰或损害,也不在乎自己的这种行径会给社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可以这样说,黑色谣言的制造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通常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1.自我中心

何谓自我中心?就是为人处世只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不考虑会给他人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只求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允许不同。自我中心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凡事以自己为绝对。比如说今天的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于一些事件的看法,只要不是恶意攻击,表达自己的观点无可厚非,但是在网络上经常有这样一些人存在,只要有人表达了对某个电影的不喜欢、某个明星的不喜欢或是电影某种拍法的不喜欢,他们就会回怼,“不喜欢你看什么”、“你是导演?你来拍”等各种绝对性言论,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中心表现,即所有的言论都要以自己的喜好出发,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出。

2.缺乏责任心

责任心是人的基本修养,是人心理成熟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之一。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明晰自己的义务,做事会考虑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权衡利弊之后再作出决定,并尽可能使事件结果呈现双赢,也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后果。而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则不会考虑这么多,只考虑自己能获得的益处。黑色谣言的制造者也是如此,在制造谣言的时候,他们不会考虑谣言会不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危害,也不想履行自己的义务,只在乎谣言给自己带来的快感。比如,乱扔垃圾的人只考虑把手中的垃圾扔了,自己不用老拿着,不考虑自己有义务保护环境,也不考虑乱扔垃圾可能带来的诸如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堵塞下水道、污染环境等等后果。

3.病态自卑

黑色谣言的制造者,往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病态自卑。何谓病态自卑?就是要么全盘否定自我价值、自我贬低,要么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而对他人的优点产生病态嫉妒,甚至产生不正常的严重危机感。病态自卑导致个体心理扭曲,看不到生活中的阳光,内心阴暗,容易作出一些过激言行。比如,人们常说的“见不得别人好”,就是一种因病态自卑导致的病态嫉妒。

4.无道德底限

道德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长期积累的文明,道德意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品质。不过对于黑色谣言的制造者而言,道德是个奢侈品,不存在尊重,也不存在遵守。

以这次疫情为例,美国一再将新冠病毒称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其目的在于转移自己国内因为严重疫情导致的各种阶级矛盾,同时也想利用这次疫情,往我国身上泼脏水,诋毁我国的国际形象,这就是典型的黑色谣言。老美在制造谣言的时候,考虑过后果吗?没有,只要能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是不在乎后果的,在乎的是能不能削弱竞争对手的影响力,这就黑色谣言制造者的想法,也是他们制造谣言的思维模式。



事实夹杂虚假消息的粉色谣言

粉色谣言,大多数带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往往是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各种加工,比如夸大事实、添油加醋,将事实与虚假信息混在一起。这类信息往往不容易辨认,因为带有一定的事实基础,而使得不少人容易信以为真,甚至在官方辟谣之后,还会对官方的辟谣产生怀疑,认为官方“此地无银三百两”。可以说,粉丝谣言是网络谣言中最难清理、最难分辨的一种。

制造粉丝谣言的人,主要是为了引起各方的注意,或吸引大量粉丝,或引来各种眼球。从这一点上看,粉色谣言的制造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待人不真诚、做事不顾后果

粉色谣言的制造者,本身在人际交往上大多不是特别的真诚,与人交流的时候喜欢夸大其词,对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夸大,或者对事实进行歪曲,或者说话的时候真假参半,半遮半掩,很少对人说实话,但也不全是撒谎,总之,和他们说话有点像在打太极。比如,高圆圆曾经参与拍摄的一部关于网络暴力的影片(名字忘了),当她没有给老人让座,各种谣言铺天盖地,在这些谣言中,唯一真实的,就是她当时没让座,其余的诸如小三、品德败坏等均是假消息。那些要求她让座的是真诚对待老人的吗?不见得,他们只是在进行一场道德绑架,没有关心主角身体状况如何,甚至他们撒布这个消息时,也不在乎会给人带来什么后果。

2.缺乏关注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被忽视,就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当他将关注曲解为爱,或是将关注视为营销渠道的时候,很容易作出一些出格行为来唤起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粉色谣言是为了博眼球、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而诞生。比如前两个月,关于一位援鄂医护人员回乡的故事,某个大V号没有对事情进行了解,对一些事情凭空想象,大肆渲染,将本是很正常的返乡事件描绘成拿不到补助、过河拆桥等等歪曲的事实。而制造谣言的那个号,仅仅是认为这样写才有卖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才能让自己不断涨粉。事实上,他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很多创作者在写作方面从此受到诸多限制,创作艰难。

3.人格障碍

有一种谣言制造者最容易被忽略,这类人平常说话基本就是谎言,几乎看不到真话,他们是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在制造谣言的时候,往往是自己也不知道,很难意识到,或者潜意识层面感觉到了,但意识层面没有感觉到,而产生内在冲突。最常见的是表演型人格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

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而言,模仿他人,将他人的经历加工成自己的,将自己的想象加工成他人的,是他们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最擅长的就是把他人的经历变成自己的吸引力,或是将他人的经历加工成观众的泪点,而他们自己对情感体验很肤浅,根本不了解有些事情可能带来的不良情绪。比如只是一个视频,表演型人格障碍就可以将它想象成一段爱情,进行各种情感描绘。

偏执型人格障碍则是将自己做的错事,进行加工,说成是他人做的,而且专挑不好的说,一旦受到质疑,就开启被害妄想模式。比如,某日记,谴责他人在疫情期间滥用关系,自己也动用了特殊待遇,凡是质疑他的,都是“极左”的。



以娱乐为主的白色谣言

白色谣言,主要是以娱乐为目的,常见的类型有“转发这个信息,今年可以梦想成真”、“转发给**个好友,即可遇见真爱”、“转发这条消息,可以带来好运”,以及为了达到节目效果而进行渲染的一些娱乐节目。

白谣言的制造者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恶趣味、缺乏同理心

所谓恶趣味,就是一种和常人爱好背道而驰、影响社会的和谐的兴趣。有恶趣味的人往往喜欢恶作剧,而且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不懂得考虑自己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什么不便,即缺乏同理心。

比如说,一些娱乐媒介为了达到所谓的节目效果,增加播放量,而在节目录制、剪辑过程中,删除一些客观观点,保留主观言论,尽管节目确实吸引人,却也导致给参加节目者带来困扰。

2.情商低

情商高低不在于会不会说话,而在于会不会为他人着想,说话做事有没有深思熟虑。情商低的人说话常常只顾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不在乎表达的内容,也不会去考虑自己的表达可能给他人带来什么影响。

比如说“转发……”之类的谣言,谣言制造者仅想着供自己娱乐,并不在乎自己这么做是否玩弄他人,占用社会资源。

3.缺乏全局观念

一个人如果情商低,往往也欠缺全局观,鼠目寸光,不懂得长远发展,只看眼前,只求一时快感,不考虑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某个明星作出了某个动作,于是对着这个动作各种猜想,大肆报道。



从网络谣言的类型,可以看出制造谣言者各有不同,内心的想法和心理特征也各有差异,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特征:

1.自私

自私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自我中心,不懂得为他人考虑,不知道换位思考,缺乏同情心,凡事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图一时之快,不在乎行为后果,谣言制造者大多有这个特征。

2.责任意识模糊

对自己的义务认知不清,或拒绝履行,是谣言制造者的另一个特征。因而,当他们制造的谣言被识破,他们往往会选择性淡化自己的行为,试图逃避惩罚。

3.心理扭曲

一个人如果心理扭曲,可能拼命博眼球、求关注,可能产生病态嫉妒而恶语中伤他人,可能引起注意而枉顾道德底线,造谣就是一种最典型的心理扭曲体现。造谣者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歪曲事实、抹黑他人。

不管怎么样,这种制造谣言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不值得提倡的,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面对网络信息,我们需认真分辨,不轻易转发、传递,以免一不小心自己中招,成了谣言的传播器。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经常在别人的背后说别人的事情,并且当做了茶余饭后的一个娱乐。我真是莫名其妙,搞不懂。有一天我的好朋友跟我抱怨说,他说你看我跟我的闺蜜,在一起聊天儿的时候,我告诉我的这个妹妹,说你老公总是给他的前妻和孩子在我这里办了许多的保险。本来我的本意告诉他是多管束自己老公的钱。别在这二婚期间亏了自己。可谁曾想他回到家里就跟自己的老公一顿吵,害得人家老公来找我跟我一番理论弄得我真的是无地自容。

我看看,我的哥们儿说,其实对于背后总说人家的人是最不好的,况且人家夫妻搂搂抱抱在一起的时候,当然什么都要说,当然会出卖你,或者是背后把你说的东西告诉自己的丈夫。这都是你咎由自取,有些时候别在背后说朋友或者其他亲人的事情。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对。

实事求是和无中生有,真话是谣言的对立面,是谣言粉碎机。任何谣言都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尤其是当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诚诚抗击病毒,非常时期,相信政府相信国家,不信谣,不传谣,保护好自己,不添乱就是贡献。

首先:感谢你的提问。

不同问题会有不同出发点,或是好奇或者是对真相和理想的追求。

进入正题:

预判:基于已存事实和现象,结合自己经验或数据分析给出的结果预估可称为事情预判。

预判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战略,都需要有分析和判断。预判结果的准确与否与现存事实和过往数据个人经验有极大关系。但预判即是方向也是警示。

造谣:分有意和无知。

有意造谣可以理解为有目的性利益性煽动性的故意为之。

无知造谣:在信息复杂时代,任何信息的背景和立场都扑所迷离,经常性反转剧情,人受情绪驱动,情绪波动驱使行为和行动,但个人的认知能力永远局限,所以造谣就会在无意中产生和推波助澜。

总结:个人认知的提升能够提升个人分析判断能力,独立思考的价值在现在社会极其重要。获取信息途径和传播信息的途径一样重要。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有公开及时的信息获取渠道,打击恶意信息泛滥和营造向善的社会觉悟。


信息传播是个人、组织和团体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意,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此次疫情突袭,较之2003年非典,媒体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随之,信息传播也是更为多样,更为复杂,具体而言,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1、信息发布更为迅速

2003年的非典,是对我们整个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卫生保健体系的一次大考,对于信息发布及媒体应对亦是一个演练。此次疫情,就充分的吸取了2003年期间信息发布的经验与教训,反应非常迅速,每天都有疫情的即时报道,出现舆情也能迅速及时的作出应对。

2、信息来源更为多元

2003年,我们对疫情的相关情况的了解更多来自官方媒体,来源相对有限。但是这一次疫情突发,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受众可以获取的信息来源更多,信息范围也更广。

3、传播手段更为多样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可以通过直播、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通过多种网络平台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4、信息甄别更为困难

疫情导致了信息传播的爆发,各种信息众说纷纭,给受众接收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有用信息对受众来说相当不易。

5、信息管控备受挑战。

对于国家治理而言,信息传播的管控是必要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准确的信息更能安抚人心,解决问题,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管控变得尤其困难,难以确定来源来源,难以控制影响。

这次疫情中,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凸现,对于安抚社会情绪,动员社会力量居功甚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1、关于谣言的界定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疫情中,谣言成为了关键词。李文亮的吹哨最初被认定为谣言,微信中的震惊体也是各种谣言。疫情过后,需要我们对谣言重新定义,让预警起到作用,让真正的谣言无所循行。

2、关于正能量的界定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在疫情期间,正能量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是什么是正能量?只有好人好事,歌功颂德吗?不仅仅如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正能量,关注弱势群体是正能量,记录社会是正能量……正能量不应该那么狭隘,我们也许要以更宽容、更深谋远虑的心态来对待正能量。

3、有效信息的界定

有效信息是具有一定量和一定质的信息,即能够排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又能排除使用上的不确定性的信息。但是我们目前对有效信息的认识相对浅显,即使是传统媒体,也经常发放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比如双黄连,比如美国囤枪。

疫情之下,信息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疫情之后,信息传播需要总结反省,进一步地改进:

1、媒体要跑赢谣言

谣言容易使人们互相猜疑,人心惶惶,造成内耗,瓦解战斗力。这就对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跑赢”谣言,即在谣言之前快速准确发布,还可以设置辟谣平台等等,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及使命感,帮助受众甄别有效信息。比如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求证”互动平台,就是在架起了网民和权威机构间的桥梁。

2、自媒体要进行监管规制

自媒体在此次疫情中甚为活跃,其优点自不讳言,但是缺点也暴露无遗:准入门槛过低、社会责任感缺失、流量导向问题、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等等,自媒体既然是媒体,必须要纳入管制之下,需要针对自媒体制定既不会束缚其发展,又能规范其发展的规章制度,让自媒体能有序健康运行,而不是如今的野蛮生长。

综上,这次疫情中,信息传播交上了优秀的答卷,但是对于其中的错题,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