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的借条有法律效益吗_夫妻之间的借条有效吗?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7-05 07:57:19 人阅读
导读:可以打欠条。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六条规定: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


可以打欠条。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六条规定: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夫妻之间欠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从以下两点确定: 第一,是否为夫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第二,该约定是否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

原则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欠条在不违反上述两条内容时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夫妻双方对婚姻财产的约定。《婚姻法》第十九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因为夫妻之间的财产是共有的,如果这笔钱是你父母的,你最好是让他给你父母打个欠条。

但是有一点,如果只是简单的写借条的话,这笔钱就成了你们夫妻共同债务,所以你也必须承担一半。所以,如果他给你父母写借条,最好写明该笔钱是他个人所借,而且借这笔钱并不是用于你们夫妻共同生活的。

第一,法律并不禁止夫妻进行借贷。

我国法律并不禁止有夫妻身份的自然人作为借款合同的主体,借条就是借款合同一种形式,所以夫妻之间可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民事行为遵循法不禁止既自由原则,只要法律不禁止,又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则该行为就可实施。

第二,但并非所有的夫妻借贷都会得到认可。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各归各有,但是基于我国传统理念的影响,现实中进行夫妻财产约定的也是少数。如果没有进行财产约定,根据婚姻法规定,原则上,夫妻在婚姻期间取得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时夫妻又是共同生活,则将出现财产混同或债务混同。

所以在对于夫妻之间的借贷进行审查时,必须审查借款资金的来源和借款的用途。

1、如果夫妻进行借贷的款项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且借款用于借方的个人事务,则彼此间的相互借贷就具有一般公民借贷的共同特点,只要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有效。

2、如果夫妻之间借贷所涉款项来源于这个家庭共同财产,又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开支,那么所谓的“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就是不复存在的。

谢邀,夫妻婚内产生的借贷关系,只要意思表示真实且有证据证明借款事实确实存在的情况下,应当视为夫妻在婚内对于债权债务做出了约定。而且目前根据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来看,法律并不禁止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所以本案当中的借条应当合法有效。

合法的借贷关系应受到法律保护,法律并未禁止夫妻之间就借贷关系达成借贷合意。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本案中夫妻之间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需要结合出借人提供的出具以及转账流水来予以证明。

而且《婚姻法解释三》第十六条规定,“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据此在夫妻对于双方债权债务做出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应当视为该笔债务合法有效。

首先,夫妻之间可以成立借贷法律关系,夫妻之间协议约定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夫妻一方用于个人事务,应视为双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该协议有效,双方应按借款协议履行。

其次,对于夫妻之间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引发的借贷纠纷,应在离婚诉讼中一并处理,这样可以兼顾民事主体个人权利的保护与婚姻关系的维护。

再次,涉及到诉讼时效问题,因出借的标的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未解除婚姻关系时无法分清彼此的具体数额,故诉讼时效应从离婚时才开始起算

最后,如果一方是以个人财产出借,尽管双方存在婚姻关系,也应按照诉讼时效的规定处理。出借方超过诉讼时效后主张还款的,一般不予支持。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