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责任的抗辩事由_抗辩事由是指什么?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3 06:43:51 人阅读
导读: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为:(1)损害事实;(2)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3)行为人有过错;(4)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含义:所谓原...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为:  (1)损害事实;(2)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3)行为人有过错;(4)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含义:  所谓原则是指从某类问题中抽象出来并对解决该类问题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  归责(imputatio/imputation)即确认和追究侵仅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归责亦即责任的归结或归属。  归责原则(criterion of liability)是指以何种根据来确认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它解决的是侵权的民事责任之基础问题(即归责基础)。它也是解决侵权的民事责任时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由此可见,普遍适用性是其基本特征。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即指在民事责任的归属与承担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准则。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分为三种:过错归责原则、无过错归责原则、公平原则。  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  在民法理论中,免除民事责任是指在有损害事实存在的情况下,行为人或者相关人依法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它并不意味着行为人或者相关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而予以“豁免”。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权利损害的  不可抗力的法律含义,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它包括自然现象(如地震、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和社会现象如战争等意外事件)。  二、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自己权利损害的  如果损害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受害人自己的过错所造成,则不能由行为人或者相关人对此承担民事责任。  三、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而无不当或未超过必要限度的  致害行为合法的,行为人也不承担民事责任。合法的致害行为主要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执行职务等。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是指免除或者减轻侵权责任的条件。在我国台湾地区,由于学说继受德国理论,强调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因此将抗辩事由称为违法阻却事由。 抗辩事由的成立必须具备一下要件: (1)对抗性。即这种事由足以对抗对方的请求,已达到减轻或者免除责任的目的。 (2)客观性。作为抗辩事由,必须是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加害人一方的主观臆断或尚未发生的情况。 (3)法定性。作为侵权责任法上的阻却违法的事由,应是法律规定的特定事由,而不能对阻却违法的事由作扩张解释。 一般认为,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可以分为两大类:正当理由和外来原因。 正当理由着眼于加害行为本身的合法性或合理性进行抗辩,即承认某行为是损害发生的原因,但主张行为的实施有合法的根据。作为抗辩事由的正当理由包括: 1.依法执行公务。作为抗辩事由的依法执行公务,是指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是依照法律授权执行公务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 (1)执行公务的行为必须有合法根据。 (2)执行公务的行为必须有合法程序。 (3)造成他人损失的行为必须为执行公务所必需。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0条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方位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少损害的行为。其构成要件: (1)危险具有紧迫性。 (2)紧急避险是必要的。 (3)紧急避险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1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时,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给与适当补偿。因紧急避险人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4.受害人同意。受害人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结果发生之前明确自愿地表示自己愿意承担某种损害后果的意思表示。受害人的同意必须满足一下方可构成抗辩事由: (1)受害人有意愿承担损害后果的意思表示。 (2)受害人的意思表示是明确、自愿的。 (3)受害人同意的意思表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未被公序良俗。 (4)受害人同意发生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结果发生之前。 5.自助行为。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的情况下,对义务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者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约束等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 (1)为保护自己的权利。 (2)情势紧迫来不及通过法院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解决。 (3)采取的方法适当。 (4)自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外来原因是指行为将损害发生的全部或部分原因归结于某种外部事件或他人的行为,从而主张其行为不构成或不单独构成法律上应负责任的原因。作为抗辩事由外来原因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 1.不可抗力、《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构成条件包括: (1)不可抗力独立于人的行为,既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派生的,也不受当事人意志左右。 (2)不可抗力是导致受害人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 (3)不可抗力具有人力不可抗拒的性质。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9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指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偶然发生的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 3.受害人过错、行为人对于因受害人的过错而导致的侵权行为发生或者损害结果的发生和扩大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减轻民事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6.27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4.第三人过错。作为抗辩事由的第三人过错,是指当第三人对于损失的发生或者扩大存在过错时,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行为人的侵权责任。第三人过错作为抗辩事由,可以分为一下集中情况: (1)第三人过错导致的行为是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失的发生都没有过错。 (2)第三人和行为人对损失的发生都存在过错。在此情况下,行为人的责任可能因第三人的过错而减轻或者免除。

  您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责任抗辩事由主要包括:  (1)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执行职务的权限来自法律规定,或法律的授权。  B、执行职务的行为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  (2)正当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构成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B、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侵害行为正在实施。  C、防卫的对象只能是加害人。  D、正当防卫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  (3)紧急避险行为。《民法通则》第129条紧急避险行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必须有正在发生的危险,威胁到本人、他人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B、除了采取紧急避险的方式外,没有其他可以排除危险的方式。  C、紧急避险行为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所谓必要的限度,一般是指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利益应小于被保护的利益。  (4)受害人同意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A、有同意承担损害后果的意思表示。  B、意思表示应采取明示的方式。法律 敎育 网  C、受害人同意的损害后果,不应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与法律。  D、受害人的同意应当在损害发生前作出。  外来原因,是指损害的发生不是被告的行为造成的,而是被告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根据外来原因的不同,又分为:  (1)不可抗力。  (2)受害人的过错。  即受害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存在过错。受害人的过错,既包括受害人的故意,也包括受害人的重大过失或一般过失。  (3)第三人的过错,即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对造成原告的损害具有过错。  第三人过错的特征是: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第三人与被告之间不存在共同过错,既无共同故意,也无共同过失;第三人的过错可以免除或减轻被告的责任。第三人的过错根据其构成,又可分为:  a第三人的完全过错,即原告的损害完全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原告与被告均无过错。被告因此可以免责。  b第三人与原告的共同过错。  c第三人与被告共同造成损害。

抗辩事由是指被请求人针对请求人的请求而提出的证明请求人的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其后果是被请求人不承担或不完全承担损害的责任。

免责事由,又称免责条件,是指法律规定或者合同中约定的当事人对其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免于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

免责事由可以是抗辩事由之一。

《侵权责任法》就减免加害人责任规定了六种情形:

1、被侵权人过错(减轻);

2、受害人故意(免责);

3、第三人损害(第三人责任);

4、不可抗力(免责);

5、正当防卫(免责,超限度承担适当责任);

6、紧急避险(由致险人担责,措施不当或超限度承担适当责任)。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