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先行赔付_交通事故肇事方该不该先行垫付医药费?

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先行赔付_交通事故肇事方该不该先行垫付医药费?

在线咨询 时间: 2022-06-11 09:31:37
特邀律师
北京知名律师事务所,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团队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办案经营、认证负责的职业精神,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切实维护当事人的正当合法权益。
实际上谁拿都可以。因为:一、伤者拿只是暂付,如果保险公司应当赔偿的话,最终还是保险公司支付。二、保险公司拿了,最终计算时还是要扣除已经支付的。三、不管谁先拿,都

实际上谁拿都可以。

因为:

一、伤者拿只是暂付,如果保险公司应当赔偿的话,最终还是保险公司支付。

二、保险公司拿了,最终计算时还是要扣除已经支付的。

三、不管谁先拿,都是时间上的先后而已,最终还是要决算的,决算时就明了了,最终不会吃亏的。

想得美啊。保险公司就是判决赔偿都需要经过十多天才能到位,要垫付真是有点妄想了。除非遇到特大案件被指示先行垫付。

发生车辆交通事故后,有了交警的交通事故责任裁定书,裁定对方全责后,发现对方没有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后,可以马上向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出险。

自己保险公司事故勘察员只要拿到交警的裁定书(裁定书内容包含有事故双方车辆资料,身份信息)后,在你买了车损险附加不计免赔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对你的车辆损失进行限额内赔付。你的保险公司赔付你车检损失同时,”代位求偿”(不是代为追偿,补偿)权利生效,公司代你向对方车主追责。

至于对方肇事车会受到如何处理,不在问答内,以后作答。

回答完毕!

一、肇事方预先垫付医药费将产生“打水漂”的法律风险。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由于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理赔时,会严格遵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见票理赔”,因此肇事方在办理保险理赔时,只有在手握医药费票据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相应的理赔保险金。如果肇事方预先垫付了医药费用,由于垫付之时医药费金额尚未实际发生和确定,医药费票据尚未形成,肇事方将无法在垫付费用的同时拿到与之对应的医药费票据。如果在后期因某种原因致使无法拿到医药费票据(如伤者拒绝提供或将其丢失或损毁),那么肇事方将面临在办理保险理赔时理赔不能的法律风险,垫付的费用很可能就此付之东流。

二、垫付风险的法律探析—背离“钱票同步”原则。

垫付行为之所以会使肇事方产生理赔风险,其原因在于垫付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交通事故理赔过程中的“钱票同步”原则。所谓“钱票同步”,指的是在交通事故案件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每一次医药费用承担主体的转换,必然会产生对应医药费票据的持有主体的转换,二者同时发生,步调一致,且费用承担者和票据持有者始终保持一致。伤者向医院支付了医药费,医院将医药费票据转移给伤者,医药费的承担者由医院变成了伤者,票据的持有者亦随之从医院转变为伤者,此时虽然伤者表面上自行承担了医药费,但是由于有票据在手,因而其获得了从肇事方处获得赔偿的保障;同理,肇事方向伤者支付医药费,并从其手中获得医药费票据后,肇事方就变成了医疗费用的承担者和医药费票据的持有人,这时候肇事方也是先行承担了医药费,但也因为有票据在手,因而获得了从保险公司获得保险金的保障。而垫付行为,是肇事方单方的支付款项的行为,由于付款的同时并未获得票据,从而使得肇事方在自掏腰包后却无法向保险公司凭票办理理赔,无法获得相应保障,进而风险随之发生。

三、垫付费用非义务、索要票据是权利。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由于医疗费票据是在治疗完结后才产生,根据“钱票同步”原则,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医药费应当先由伤者自行承担,伤者在医院治疗完毕并取得相应医疗费票据后,才可向肇事方主张承担。同时,伤者在向肇事方索要医药费用时,也有义务向肇事方提供与其主张的医药费相对应的票据。因此作为肇事的一方,在向伤者给付医药费用时,有权利要求伤者提供相应的医药费单据,如伤者要求垫付费用,或是主张费用而不提供相应单据,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肇事方依法可以有权拒绝支付。

四、肇事方先行垫付费用时的风险防控。

当然,作为交通事故的责任方,肇事方确实给伤者造成了侵权伤害,基于我国传统美德和与人为善的价值观,肇事方先行垫付费用亦无可厚非,也是当今社会所弘扬和鼓励的。但是律师提示,在先行给伤者垫付费用时,肇事一方应着重把控如下两点:

1、垫付费用的金额要适度。肇事方对伤者的伤情要有自主的理性判断,不能一味听从伤者的要求,要多少给多少,或者给付明显超过能够预见的可能造成的损失。肇事方可以将费用直接付给医院,并尽量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支付,一来可以保证“钱尽其用”,同时也为证明自己进行了垫付行为提前保留证据。

2、严格把控票据流向。肇事方应积极和伤者一方保持良好沟通,避免纠纷以顺利取得票据。同时,肇事方亦可尝试与医院方沟通,争取在医院开票环节直接将票据转移到自己手中,以降低票据被伤者控制而取得不能的风险。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 【在线反馈】
张律师
用我千方百技,解您千愁万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