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案可以调解吗_对于哪些伤害案件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4 04:24:26 人阅读
导读:依我之见:‘’完全可以,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在检察机关是可以调解的‘’。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加的‘’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的规定:...

依我之见:‘’完全可以,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在检察机关是可以调解的‘’。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加的‘’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的规定:其中因民间丶邻里纠纷引起的,刑法分则第四章五章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法定最高刑在三年以下判处的的轻微刑事案均可以在办案机关主持下在查明事实丶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认罪丶悔罪,全额赔偿受害人损失,双方达刑事和解签订谅解书的,这一一就是‘’刑事和解‘’,又被称为在检察机关主持下的,如提问者诉的"调解‘’。

对于这种经检察机关‘’调解‘’的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本案例中的‘’轻伤‘’就完全符合该‘’刑事和解程序‘’的法定要求,一旦受害人请求检察院免于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签订请求书),检察机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作‘’微罪不起诉‘’处理。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见谅。

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的治安案件: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情节较轻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非法侵入住宅等。(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无论达到什么伤情,都可以对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在法院量刑时会适当减轻处罚。但对于刑事责任部门,不适用调解。由国家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依法追究。

可以取保候审的。这中间有两个关键点:1.即使在5年内重新犯罪,仍然有可能不构成累犯!

2.如果检察机关认为判不了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就不会批准逮捕!

前提是你要能保证诉讼的正常进行,也就是不会发生逃跑,自杀,串供,毁灭证据等妨碍诉讼进行的后果。

同时需要满足对你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性,例如不会重新犯罪,重新危害社会。

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虽然你曾经有前科,但由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是重罪,且又以和解,仍然有可能取保候审。其主要原因是最终法院有可能在有期徒刑以下量刑。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是这样规定的: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原则上你符合这些条件就可能被取保候审。如果已经被羁押的,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 :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也就是说故意致人轻伤害,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也就是拘役和管制。

而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上述1、2两项条件,但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足以防止其危害社会的,无逮捕必要,不应逮捕。

至于如何判断逮捕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因此即使是曾经故意犯罪,如果不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检察机关也不可能批准逮捕。

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双方当事人又和解。可以是自诉案件。如果公诉的话,也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所以就没有逮捕必要了。

就是说即使在5年内重新犯罪,也可能不构成累犯!

因为根据一般累犯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如果判不了有期徒刑,在有期徒刑以下量刑就不是累犯!这点请你特别注意!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170条规定,如果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属于轻微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如果没有提起公诉,也可以由被害人提起自诉。

如果同时你有未成年人、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被取保候审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