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结束后被公司辞退_休产假哺乳期间被辞退怎么办?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0 17:37:33 人阅读
导读:应当给工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应该由企业支付。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如果企业参加了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的生育...

应当给工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应该由企业支付。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如果企业参加了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的生育保险,并且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生育津贴,其标准是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企业不得在女职工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所谓辞退,就是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你哺乳期结束后你与该单位的合同仍未到期的,你可以要求单位给你补偿(当然坚持让对方履行合同对你没有意义),但记住千万不要在解除合同证明写是你要求辞职的,坚持载明是单位辞退你的。否则你无法主张赔偿。

休产假哺乳期间被辞退怎么办?

在一个公司做了7年,休产假哺乳期间被辞退怎么办


女职工休产假哺乳期本来是女职工拥有的合法权益,单位应该给予相应的产假待遇。要是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辞退女职工的话,那么用人单位属于违法行为,女职工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支付其相应工资或在解除劳动合同后,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是每个做母亲的女性都要经历的特殊时期,是国家给予女职工不可剥夺的一种福利待遇。因此,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产期和哺乳期期间不得无故辞退女职工。如果该女工不同意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则可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期间的工资;如果被辞退女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则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算,如何发放?

一、如果你没有参加生育保险,那么你的产假工资,按照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1、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2、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3、产假假(哺乳期),产假包括: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二、如果你已经参加生育保险,那么你在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这也就是你的产假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享受的生育津贴,按照职工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规定的假期天数计发。

1、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2、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3、产假假(哺乳期),领生育津贴,产假包括: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三期”期间被辞退如何维权?

当用人单位辞退“三期”期间的女职工时,女职工有两种维权方案。

第一、女职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支付工资损失到合同再继续履行时;

第二、若女职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的赔偿金,如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女职工则可申请劳动仲裁。


至于女职工选择那一种方式,取决于女职工自己的决定。以上希望能帮到你,喜欢请关注@火言

奇葩老板年年有!

你算是遇上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除去他老板的外衣做人都算不上合格!

属于残次品就出厂了!

不要于这种人讲人情 ,

该留留该走走拿起你的法律武器告他!

不记得你的好!

只知道你白拿他四个月工作资。

那是国家规定的你拿的合情合理!

小船不大说翻就翻还没怎么地呢!

就这么不待见老人!

是不是新来的财务小女子有点漂亮呢!


不要给他留情面!

告诉他等着仲裁吧!

谁家没有老婆孩,

女人本不易!

对你没有慰问关心还来这套!

这是啥老板难遇!

真应该一个闪电告诉他春天为什么美丽!

怎么做个人!

朋友别伤心弄他!

支持你!支持天下女性!

刚休完产假,那么应该就还在哺乳期了,

你之前有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行为达到被辞退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公司无权与你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国家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有明确的规定: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此,如果你无任何重大过失,企业无故辞退你的,需要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给你,经济补偿按你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按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你解除劳动关系的,还要在另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即2N+1。

因此,如果你符合以上情形且没有足额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可以去劳动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1、社保个人承担部分还得自己交;

2、生育津贴个人去社保报销,公司将报销所得给你就可以了;

3、产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你的公司没有发工资,这点不合理;

4、产假后女性员工仍在哺乳期,无正当理由是不可以解除合同的,所以公司辞退你不合理,如果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也应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依你在公司的工作年资计算,每满一年发一个月,已满半年未满一年部分按一年计算,未满半年部分发0.5个月) 以上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你也可以去劳动局申请仲裁的。

我的观点是正常情况不能辞职

1,有了孩子花销比以前要多很多,

现在外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工作也不是一下就可以找到的,

2,在你能胜任工作的条件下,没有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公司给你调岗或把你辞退是违劳动法的,你现在属于哺乳期,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是不准许辞退或变相调岗逼迫员工辞职的行为,

3,你现在是哺乳期每天有1H的哺乳假,一旦离职,到下个单位你是不会享有的,

4,现在宝宝还小,重新找工作用人单位也会考虑会不会由于宝宝太小影响工作

5,若公司逼迫你离职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若你考虑宝宝太小,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可以与公司协调进行部分补偿,然后辞职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因为有几个月没有上班,很多工作已经由其他同事接手在处理,目前没法刚恢复上班就接手,可以尽快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快点适应,有几个具体的建议可借参考,如下:

1、先查看部分同事的周报、月报,了解一下休息这一段时间部门和公司的具体工作,并找出哪些是重点工作

2、找同事沟通了解,他们手上的工作的饱和度,看有没有可以先接手做的工作,此时不要挑工作。

3、调整好自己的工作状态:保持每天饱满的精神状态上班,可化淡妆,添置职场新衣回归职场

4、与领导沟通:做好前面三项后,可跟领导沟通,自己可以做哪些工作,并且自己也调整好上班的心态,不影响有质量地完成工作。

最后一点,自己的回归,对于接手自己休假前的工作的同事一定要给予感谢,同时自己回归后对这位同事是否有利益的冲突也要考虑,一并沟通处理。

产假期间被辞退可以向劳动纠察大队或当地劳动局进行举报,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使没有劳动合同,也不能辞退,违反法律辞退的,可以要求赔偿,根据工作年限来进行赔偿,涉嫌违法的,可以申请双倍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