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了下一步怎么做_工伤认定后的下一步要怎么做?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0 10:58:52 人阅读
导读:申请理赔。《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

申请理赔。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已获得工伤认定决定书的情况下。若受伤严重构成伤残的,可在伤情稳定后,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定的鉴定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在获得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可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此时,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工伤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拿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接下来便是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了。

工伤保险赔偿流程

(1)由单位在事故后30天内向劳动局申报工伤,有工伤认定书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然后由工伤保险机构赔偿。

(2)如果单位在30天内没有申报:工伤职工个人应在事故后一年内向所在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拿到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有鉴定结果后按伤残等级向工伤保险机构申请赔偿。

2、如果单位没为职工交工伤险: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同上。

3、关于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要工伤赔偿:协商不成时,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解决。

扩展资料

劳动能力鉴定的作用体现在

一、由政府提供的统一平台上得出的第三方较为公平的结论;也是批准因工、因病和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退休、退职的科学依据。

二、劳动能力鉴定所提供的正确结论也是合理调换因工受伤、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损害的劳动者工作岗位和恢复工作的科学依据。

劳动者因工负伤,劳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会有三种后果:

1、使劳动者可能永远不能再从事任何工作。

建议委托律师申请评残、计算赔偿等。《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能力鉴定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1、耐心等待认定结果,一般需要1个月时间。

2、若认定为工伤,则您可以直接鉴定部门申请伤残鉴定:(1)达到伤残等级,则可以依法享有工伤待遇。(2)达不到伤残等级,则不能享有相应的待遇。

3、若认定不属于工伤,则您不能享受工伤待遇了

谢邀简答:工伤认定以后,接下来就是伤残级别鉴定。伤残级别分为十个等级(1一10)。

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被鉴定为六至十级的,伤愈后,想回原单位工作的,由原单位安排工作。不想回原单位工作的,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被鉴定为五至一级的,原单位不准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和工伤保险金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社保部门还应给一定数额的工伤补助金。

一、十级伤残补助为本人6个月的工资;

二、九级的为8个月;

三、八级的为10个月;

每个级别增加两个月,以此类推……

一级为24个月。

护理费也分三个等级:50%、40%和30%

(1)、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

(2)、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

(3)、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

希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职工牢记操作规范,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首先,我们要做的当然是去申请工伤认定啦!是不是属于工伤,可不是我们自己说的算!

  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认定的工作是由具体的认定部门来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交申请、配合调查。身为受伤员工,要积极了解企业是否帮你申请了工伤认定,以做下一步打算。

  劳动能力鉴定:

  如果员工受伤严重,在治愈后可能影响正常劳动和生活,在工伤认定后,再做劳动能力鉴定,通过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按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第二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工伤的等级一定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果说了才算,虽然按参考标准可以初步判断为七至十级,但不能直接应用作为依据产生效力,所以要准确确定是几级,还是要通过鉴定鉴定。

  工伤赔偿:

  在进行了工伤认定(必要时进行工伤鉴定)后,就能进入赔偿阶段了,赔偿项目因人而异,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13种:

  1、治(医)疗费。

  2、 住院伙食补助费。

  3、外地就医交通费、食宿费。

  4、康复治疗费。

  5、 辅助器具费。

  6、停工留薪期工资。

  7、生活护理费。

  8、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9、伤残津贴。

  10、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11、丧葬补助金。

  12、供养亲属抚恤金。

  1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工伤赔偿是公司赔偿吗?

  看到这,可能企业要开始慌了,那么多项目,岂不是要赔很多钱?

  先别慌!如果公司给职工购买了相应的工伤保险的话,公司只需要赔偿一部分,即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及护理费;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他都可以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但是如果公司未参加工伤保险,其职工发生工伤时,工伤保险待遇全部由公司支付。

  如何处理工伤事故纠纷?

  无论用人单位是否为其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只要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首先应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不能直接对用人单位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这是工伤保险责任的优先适用原则。

  而对未参加工伤险的企业和用人单位,《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也必须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工伤职工有权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应当首先向劳动申请仲裁。

  申请仲裁不能解决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的诉讼请求:

  1、请求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法院一般按工伤保险优先适用原则进行判定。

  2、请求工伤保险待遇,法院一般以《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予以判决。

  3、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应当以民事法律法规为依据作出判决。

  因第三人的过失而造成用人单位受雇者受伤亡的情况,受害人主张工伤保险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可依据民法和劳动法获得双份赔偿。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